社评:“亚洲版北约”在东盟碰壁说明什么
第44届和第45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本周举行,来自东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和美国的领导人或代表齐聚老挝首都万象。10日举行的第27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宣布,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这一重要成果是中国与东盟共同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举措,表明双方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鲜明态度,也再次证明了求稳定、求合作、求发展是地区不可动摇的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美日等国高层会前放风准备把阵营对抗、地缘冲突带入会场,但这种意图在会议上明显遇冷。尤其是日本新首相石破茂提出的所谓“亚洲版北约”,在地区遭遇了强烈抵制。马来西亚外交部长哈山直言,“我们不需要东盟的北约”;印尼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雅加达邮报》则警告,“亚洲版北约”旨在对抗中国,这对东盟10国来说“极具冒犯性”。巨大的反弹迫使石破茂放弃了在会上提及“亚洲版北约”的想法。
“亚洲版北约”碰壁说明了很多问题。首先,它证明与北约和美国一些盟友的自我感觉良好不同,在其他国家眼中,北约就是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扫把星”。北约开动舆论机器给自己脸上贴金,制造和利用地缘政治冲突为自身扩大影响,其结果是更加巩固了北约在其他国家心目中冲突和战乱制造者的形象。从东盟国家的舆论看,那种对北约的嫌弃、反感溢于言表。我们说北约是冷战“僵尸”,这个比喻毫不夸张,在地区国家心目中,它早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其次,地区国家不仅仅是反对把北约模式带到亚太,更反对把北约所代表的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带到亚太,反对把中国作为地缘政治冲突的“假想敌”。北约的理念与亚洲国家可谓泾渭分明。北约是以西方阵营为主的军事同盟,而亚洲国家都注重独立自主;北约的宗旨是以军事实力为主的手段推进所谓“威慑和防御”,而亚洲国家大都认同以和为贵,强调发展为先;北约痴迷对外干涉,经常践踏其他国家主权和人权,而亚洲诸多国家近代都曾有过被殖民被侵略的惨痛遭遇,地区国家对外部干涉深恶痛绝。更重要的是,亚洲国家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东方智慧”。在这里,开放包容才是大道正途,兜售“炮舰主义”和“强盗逻辑”没有市场。
北约依靠树立共同的外部威胁来延续自身存在,在亚洲,这样的威胁根本不存在,试图将矛盾引向中国的企图不会得逞。中国连续15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4年来也长期是中国稳定的最大贸易伙伴。作为值得信赖的朋友和可靠的伙伴,中方坚定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坚定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坚定支持东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同东盟全面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名片,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合作迸发出强大动力。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今年4月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度超过美国。《日经亚洲评论》也承认,即使是在菲律宾,观察人士也认为“亚洲版北约”的想法不切实际。
我们注意到,一些西方媒体对“亚洲版北约”碰壁的原因做了反思,这样的反思不应流于表面。在出席会议期间,石破茂向中方表达了加强高层交往,密切各层级对话沟通,推动日中关系行稳致远的愿望,这样的态度值得肯定。希望今年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能给所有域外国家提个醒:地区欢迎和平发展的同路人,不欢迎麻烦冲突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