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杰:英国外交政策亟待调整
英国大选(即议会选举)于当地时间7月4日举行,这次大选将为英国开启新方向。英国各大政党纷纷把国内事务作为执政重点,尤其把经济和民生放在首位。然而,外交和内政相互作用,外交很多时候决定着内政的温度与走势。笔者认为,无论工党还是保守党最终获胜,英国的外交政策都需作出全面调整。
近代以来,英国一直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试图主导国际格局走势。当前执政的保守党在过去执政的14年中不断调整英国的对外政策,但实际效果是让英国在国际上的路越走越窄。回顾过去14年,保守党政府大体经历了外交自主、重新定位、趋美附势和迷茫无力等四个阶段。
2010年卡梅伦带领保守党以微弱多数战胜工党,由于其与自由民主党联合执政,英国的外交政策基本跟随美国步伐,借机寻找更多符合英国利益的发展空间。但卡梅伦也意识到,英国的外交政策必须独立自主,以彰显其大国地位。2015年大选后,卡梅伦政府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格局,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打造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以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这种外交政策既体现了英国对外政策的自主性,也向世界传递了英国在外交上的智慧。
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阴差阳错地把英国带离了欧盟。一时间,英国内部舆论哗然,“脱欧派”与“留欧派”的分歧与对立难以愈合,并导致保守党内部意见分裂。面对已选择了“脱欧”的政治现实,保守党经过特雷莎·梅和鲍里斯·约翰逊才把局势稳住,并重新审视英国的外交定位,打出“全球英国”的口号试图恢复英国的大国地位。
政治现实是残酷的,英国早已失去了领导世界的能力和实力。抛开欧盟这个平台,英国必须借助其他平台发力。英美关系的加强似乎是必然之选,约翰逊政府不得不站在美国立场制定英国的对外政策。从美国视角出发,英国不再把自己看作大欧洲的一员。正因为从美国利益出发,英国开始把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实际上,掌控欧洲和对华竞争是美国的外交主张,英国的对外政策实则是一味地去附和美国,从而失去了自主判断。
当前,保守党政府在对外政策上显得迷茫无力。尽管特拉斯的继任者苏纳克延续了此前保守党政府的基本外交政策,但也表现出客观理性的印迹。比如,在对华关系上,苏纳克政府也主张对华积极接触与合作。但是,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感变弱,难以影响欧洲的外交风向,于是其在对外政策上的迷茫是必然的。
历史上,几次重大时刻和英美世纪权力交接,英国都审时度势并在国际格局变化中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国际地位。因此,英国并不缺乏务实、精明、圆滑的外交经验,也不缺少正确引领英国发展的政治家。问题是,英国的执政党怎样直面客观现实和国际大势,理性地作出抉择。
本次大选结束后,若是保守党继续执政,苏纳克需要跳出只关注内政的狭隘思维,把内政与外交结合起来,从国际大局出发思考英国的未来。若工党上台执政,其领导人斯塔默组建政府更有调整内外政策的必要性和改革的动力。斯塔默在大选中主打“变革”牌,执政后必然改变先前保守党的内外方针,否则他无法回答民众在辩论中提出的“你们俩(苏纳克和斯塔默)真的是我们选出的担任我们伟大国家的下一任首相吗?”这样的问题。当然,带领英国在外交上取得卓越成就,这本身就极具挑战性。不过这也并非难事,澳大利亚工党就是个鲜活的例子,英国工党可以借鉴,在找到自己位置的同时作出理性、有效的外交抉择。(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英国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