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免预约考验文旅市场“获得感”与“平衡性”

7月1日,为期62天的2024年全国铁路暑期运输正式启动,全国铁路预计将发送旅客8.6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387万人次,这预示着文旅市场将愈发火热。此前,不少地方文旅纷纷出台了“取消景区预约要求”的举措,如北京市“除故宫、国家博物馆等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上海、苏州等热门旅游城市也在景区免预约机制上或跟进,或推出新举措。可以认为,中国城市旅游景点景区预约某种意义上已开启了“负面清单管理”的新阶段。

部分景区取消预约制,改为“到即可进”,方便了游客参观的同时避免了旅游资源浪费,既是对出行过程中“时间”这一无形成本的削减,还降低了游客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获得感”最强的是广大民众。而对于普遍不太擅长使用手机、信息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而言,景区免预约机制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出行难度,在发展“银发经济”和增进老年人福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同理,这也为开放免签后大批初次到访中国、语言存在一定障碍的外国游客提供了便利。

事实上,中国的景区预约机制一直未曾“定型”。究竟是普遍需要预约,还是有选择性的预约,还是“公园式”的全面开放,各地景区各有规定。此次多地景区景点推出免预约,应当成为一个契机,帮助形成“少数重点景区预约,部分场所实名购票,其他景区无需预约”的总体机制和全民共识,增加游客们规划出行目的地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让景区预约机制贴近市场规律,反而更便于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旅游景区的文旅资源利用和开发更加均衡。

从景区经营的角度看,尽可能地“人从众”、游客盈门是大多数经营者的合理期待,毕竟庞大人流的规模效应会带动景区及周边的整体消费。但是,游客的安全、体验、获得感和情绪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从长远来看甚至更加重要,因为这是景区能否形成口碑效应,并创造二次消费的“流量密码”。此外,部分景区取消预约并不等于“放弃管理”。在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城市文旅主管部门通过与各部门协调配合,能够以各种技术实时测定访客流量与分布,准确掌握绝大部分景区的接待情况,并进行相应调整。此次有针对性地“预约松绑”,恰恰是管理能力升级与优化的结果,也是与各景区实际情况相符的灵活举措。

作为一种“产业”和“事业”的结合,如何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平衡景区承载力与游客游玩体验、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等,都是旅游业长期关注的课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旅游大国,且随着公共假期和寒暑假,旅游淡季旺季呈明显的潮汐特征。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民众的旅行需求也不断深化发展,并对景区如何平衡经济收益和游客体验提出挑战。同时,景区免预约机制也是一场对文旅市场“获得感”与“平衡性”的考验,一边通过预约机制避免热门景区“过热”,另一边借助免预约甚至免票机制“激活”最需要人流的景区,对各地文旅市场主管部门和景区从业者而言,这将是一项久久为功的长跑接力。

同时,在新机制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流量变化,不能“放而不管”。时代在变,民众的需求也在变。如何应对突发的小众景区或者“爆火”带来的安全隐患与旅游资源储备不足,同时解决热门景区“预约难”等问题,都需要各地文旅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主动思考、做好预案,才能在机遇来临时接住那些“泼天的富贵”。

诚然,旅游业发展正面临各种新机遇与新挑战。如何让旅游业更好地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是各级各类文旅主管机构与旅游从业者需要直面的课题。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文旅产业链的延伸和覆盖面四通八达,发展文旅事业是一个不断增进游客获得感和增强经济发展平衡性的过程。景区免预约机制的试行,表明中国旅游经济在新发展阶段上,还将打破更多思维惯性、突破职能分割,切中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给民众带来更强的获得感,也让旅游业继续为中国经济注入活力。(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热门相关:我的女友不可能是怪物   来自异世界的诺诺   错爱为奴被逼嫁给死对头   惹火小辣妻:老公,用力点   女王嫁到:老公,太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