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奇扒:从香港电影昔日辉煌 看国产游戏如何才能崛起

【游民星空独家专稿 文/岑舟 编/战术大米】

  国产游戏是一个老话题了,谈论及此,往往很多人都会提到国产游戏难以崛起的问题,诚然国内游戏行业如火如荼,每年创造的GDP也非常可观,但是若论自研游戏的影响力,往往仅仅局限于东南亚等地,难以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受到欢迎,文化输出更是无从谈起,当然现在随着《风卷残云》在全球广受赞誉,梁其伟在国内成立的灵游坊打造的雨血系列获得了日本欧美诸多游戏媒体和从业者的认可,国产游戏现在的情况多少有了一些改观,但是还远远不够。


(点击进入专栏页面)

  如果让我们先回想一下上个世纪香港电影行业创造的长达几十年的辉煌景象,当时的香港电影风行世界,很多影片在海外广受认可,然后再来思考国产游戏如何崛起这个老话题,多少是有所启发的。


《风卷残云》在国外的认可度很高

借力打力

  香港电影当年之所以能够崛起,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香港电影人的开放意识,也就是不断向国外电影取经,充分模仿和借鉴国外电影,虽然大多数都是拼凑的手法,例如把国外几个流行喜剧电影的桥段糅杂到一部电影里面,而且大多数影片质量良莠不齐,但是却出现了《最佳拍档》和《五福星》这两个有名的喜剧电影系列,而这两个系列的风行一时,更是启发了后来的成龙,成龙早年是走的传统武侠片和动作片的发展路子,后来则是将传统武侠电影的风格和《最佳拍档》等香港喜剧电影的风格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成龙风格”电影,可谓开一代先河,之后持续不断影响全球,几乎任何国家都有为数不少的成龙电影影迷,甚至在某些国家,成龙的影响力比国家元首还要高,文化输出程度可见有多高,而这居然是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办到的事情,实在令人称奇不已。


成龙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功夫喜剧风格

  也就是说先借鉴模仿,然后再摸索出自己的一条道路,而借鉴模仿也并非是生搬硬造,香港当时流行的这些喜剧电影虽然借鉴模仿了不少国外的喜剧电影桥段,但是大多数时候都进行了一些变化或者改良,避免了文化的冲突性和观众的不适应感,当然这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早期的香港电影也避免不了生搬硬造的毛病,但是到了后来就好转了许多,比如说多年后的《大富之家》等喜剧电影就比起早期的《最佳拍档》等要成熟许多。


喜剧电影《大富之家》剧照

  至于国内游戏业,这些年也在不断模仿借鉴国外游戏业的成熟元素,但是很多时候流于表面,简单照搬,例如很多国产仙侠游戏中,居然出现了西方的奇幻元素和西方化的装备,甚至是现代人物的装扮,显得不伦不类,破坏了游戏世界的真实感和厚重感。

  当然也有模仿得不错的案例,例如《雨血:蜃楼》就在模仿西方游戏成熟元素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特色,游戏的画面虽然是水墨风格,但是经过特殊美工处理后,西方玩家也能够接受,再如游戏的故事虽然是东方式的,但是一些BOSS的设计和剧情桥段则有些日本经典横版动作过关游戏灵魂附体之感,但是这种融合不会令玩家感到反感和不适,反而觉得很有亲切感。


雨血系列的美术风格

  《古剑奇谭2》也是模仿得不错的案例,游戏中反派BOSS的性格行为和一些剧情桥段明显受到了日式RPG和日本动漫等二次元文化的影响,比如说瞳这个反派角色,其经历和说话风格,再到行为处事,都是可以在日本的ACG作品中找到源头的,但是因为进行了成熟的本土化处理,所以不会令玩家觉得有照搬过来的违和感。另外《古剑奇谭2》的世界观架构也明显受到了《魔兽世界》和《最终幻想》等海外作品的影响,该游戏的发行方游戏吧有关高层也一直说他们力图打造一个类似于《魔兽世界》那样宏大的游戏世界。


《古剑奇谭2》中的反派瞳

人才的培养

  任何产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香港电影当年之所以能够辉煌一时,输出国际,关键是因为有一批具有卓越见识的导演和演员的缘故,以武侠片而论有张彻和胡金铨等导演,以及后来开创新武侠潮流的徐克,再到后来则有许鞍华和王家卫等导演引领新浪潮。而在演员方面,无论是早年的狄龙还是姜大卫,再到后来的成龙和周润发,一代又一代杰出的香港演员使得香港电影的辉煌得以延续下去,即便是在港片已然衰落的当下,还是有刘青云和吴镇宇这样的实力派撑起香港电影的大局,使得港片现在多少保持了一些尊严和风度。


徐克的成功离不开海外学习经验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著名导演王家卫和杜琪峰都是从基层开始,要么经过简单自学,要么就是完全的门外汉,然后通过进入TVB等电视台之后摸爬滚打逐渐成长为电影导演,而徐克和许鞍华则是留学于海外,学习过电影后回归香港创作。演员方面,梁朝伟和周星驰等著名香港演员都于1982年进入“香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学习,除了他们之外,刘德华、周润发、刘青云均毕业于这个学习班,可谓名副其实的造星工场。

  所以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香港电影在那一时期都是人才辈出,正是这些人的艰辛努力,才开创了香港电影在那个时候的繁荣景象,而这一切也离不开当时整个香港影视圈奋发图强的精神,像邵逸夫等高层大佬在培养导演和演员方面都下了极大功夫,“香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正是邵逸夫为了培养演员人才特地开办的。


很多香港著名演员都毕业于“香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

  所以我们再来看国产游戏行业,这些年来确实也出现了一些人才,例如打造了雨血系列的梁其伟就是曾经在耶鲁大学留学过,然后自己学习游戏成长为了游戏制作人,再如打造了《风卷残云》的几位游戏制作人均是上海交大毕业的,而《旅途》的制作人陈星汉也曾经就读于上海交大,另外国内比较热门的自研网游《新天龙八部》和《梦幻西游》的总监或者策划也大多是自学成才的情况。

  客观来说,自学成才不失为一条道路,在以往甚至是唯一的道路,毕竟在多年以前,国内根本没有游戏行业,也没有游戏专业存在,因此想要走上游戏制作这条路,也只能自学了,而在当下,虽然国内游戏制作学校层出不穷,很多学校也都开设了游戏专业,但是这些专业大多是形式大于内容,而且主要专注于技术的培养,缺乏宏观和文化的培养,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某个领域(例如原画和建模)可以胜任,但是难以成为素质不错的制作人或者策划,距离西方著名游戏制作人和策划还有很大差距。

  另外现在国内有些游戏公司会招聘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毕业生然后加以培养,但是限于国内游戏业的整体环境和水平,这些名校毕业生能够担起大梁并且制作出高水平国产游戏的案例着实不多,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目前从端游到页游再到手游,从业人数众多,但是比较缺乏真正的精品游戏的缘故所在。


名校毕业不一定就能制作出好游戏

  要改变这一局面,恐怕只有再过数年,等到国内游戏业整体意识上有了大的变化,从管理者到培训老师再到学生,都有了国际化的意识和较高的水平之后,才会逐渐慢慢改善,只有再多几个成功案例,然后他们的理念和意识逐渐传播开来,国内游戏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才会真正改善。

文化的包容性

  无论是借力打力,还是人才的培养,香港电影能够一度成功,根本原因在于香港文化的海纳百川和兼容并包,这是香港的独特区位特征所形成的结果。


  香港文化饶有特色,皆因为二千多年来,香港人口以华人为主,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亦因为在过去百多年间曾经成为英国殖民地,故此同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酿造成为“中西合璧”的独特文化。从19世纪的转口港,到21世纪的国际都会,世界各地的文化亦对香港文化影响不少。


香港文化是典型的中西合璧)

  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下,使得徐克等在海外受过教育的电影工作者可以很快在香港有所作为,也使得香港本土出现的很多电影工作者可以很快的适应国外的环境,李小龙和成龙便是典范,他们不仅精通英语,对于欧美文化也能很快适应,此外也存在一些有识之士主动将香港本土的从业者送到海外进修学习先进经验的案例,比如说香港的一代音乐宗师顾嘉辉,这位老先生曾经为《精武门》和《唐山大兄》等电影写过配乐,也为无数香港影视剧写过主题歌,电影《扫毒》的插曲《誓要入刀山》和《窃听风云3》的插曲《共你痴痴爱在》皆出自其手,顾嘉辉年轻之时便展现了过人的音乐才华,后得邵逸夫资助,前往全球最著名的流行音乐院校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进修,才得以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一代音乐宗师顾嘉辉

  国产游戏如果要想崛起,在根本理念上就得转变过来,要具有国际化视野,而不是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一味沉迷于武侠仙侠等元素而不去思考国际化和多元化,最后很可能走入一个死胡同。

  好在现在情况多少有了一些改观,类似于梁其伟这类出国进修学习先进经验然后归国想要做一番事业的人正在逐渐增多,例如一些国内游戏公司的策划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意识到自己能力的缺陷,于是通过各种途径出国进修,希望能够改变国内落后的国产游戏境况,这种情况令人想起了民国时候那些远渡重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然后回国报效国家的先贤们,历史总是不断的轮回,在不断轮回的过程中社会才能够得到进步,如果此类有识之士日渐增多,当是中国之福,国产游戏之福。


民国时代留洋的先贤们后来大多成为了国之栋梁

往期业界奇扒浏览:点击这里


  为了给广大游民提供展现自我的空间,游民星空现面向玩家征集文章投稿,有意者欢迎加入游民星空投稿交流群。

点击链接加入【游民星空投稿交流群】:364404070

二维码:

热门相关:超星空崛起   恶女从良   重生之贵女平妻   都市仙医武神   重生之贵女平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