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回眸】巴尔的摩被撞塌大桥,以美国歌作者命名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近日,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遭一艘货船撞击坍塌,该桥以美国国歌《星光灿烂的旗帜》的词作者命名,隐藏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故事。1814年,英军对巴尔的摩港口的麦克亨利要塞昼夜猛攻,目睹战况的弗朗西斯对硝烟中的星条旗感慨万分,写下后来成为美国国歌歌词的诗句。

第二次美英战争爆发

美国国歌《星光灿烂的旗帜》诞生于1812年至1815年第二次美英战争期间,又被称为第二次美国独立战争,它是相对于1775年至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而言的。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英美之间的主权之争并未停止。英国力图恢复对美国的控制,重新把美国变成其殖民地,并阻挠美国向西扩张。美国为反抗英国的控制,并谋求对外扩展,于1812年至1815年再次进行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的战争。

19世纪初,英法两国都阻挠美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通商,以打击其海外贸易。拿破仑战争爆发后,英国为加强对法国的封锁,经常劫掠美国船只,扣押美国水手,封锁美国海港。同时,英国还向与美国人对立的印第安人部落提供武器。美英矛盾不断升级,1812年6月,美国对英国正式宣战。

此时的美国刚独立不久,百业待举、财政拮据,是一个较为弱小的国家。而英国是当时欧洲强国。战争开始时,美国的正规陆军不足万人,军舰16艘,其他都是民兵和志愿兵。英国则拥有一支精锐陆军和一支约600艘舰艇的强大海军,另外还有加拿大作依托,有印第安人作同盟军。

但是受拿破仑战争的牵制,英国一开始投入北美作战的兵力有限。双方在大西洋、大湖地区、加拿大边境、美国海岸等地展开战斗,各有胜负。拿破仑被流放后,英国得以腾出手来,派遣大量舰艇对美国港口进行严厉封锁,将大量陆军部队输送到美国海岸。1814年8月,英国陆军攻占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并且放火焚烧了国会大厦、总统官邸以及停泊在港口的美国军舰和造船厂。

因知晓英军计划被扣在船上

摧毁华盛顿的公共建筑后,英军继续进攻,巴尔的摩成为下一个目标。1814年9月,英军向巴尔的摩港口的主要防守据点麦克亨利要塞发起猛烈进攻。麦克亨利要塞建在一个面积不大的半岛上,平面呈五角星状。在英军袭击的大部分时间里,炮弹攻击密集,据麦克亨利要塞指挥官、美军少校乔治·阿米斯特德估计,袭击期间英方发射了“1500至1800枚炮弹”。

在战斗发生前,一位名叫弗朗西斯的美国律师乘船到英舰交涉释放被扣留的美国平民。弗朗西斯1779年出生于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县一个富有的种植园主之家,喜欢文学。第二次美英战争爆发时弗朗西斯从事律师工作,美国医生威廉·比恩斯被英军抓走,关押在准备进攻巴尔的摩的英军军舰上。为解救比恩斯,弗朗西斯与美国专门负责俘虏交换的官员一起登上英国海军舰,经过一番交涉,比恩斯医生得以获释。但他们听到了英军的作战计划,所以被强行留在军舰上,直到战斗结束。

就在距离要塞不远的英军军舰上,弗朗西斯目睹了麦克亨利要塞被炮轰的经过,忧心如焚。“地球母亲似乎开裂了,在一片火焰中不停喷吐出子弹和炮弹。”他后来写道。夜幕降临时,弗朗西斯只看到火光染红夜空,“天空闪耀着沸腾的火焰之海”。考虑到这次袭击的规模,当时他认为英国人应该会赢。

诗歌被配上乐曲传唱

次日黎明的晨光穿透硝烟,弗朗西斯居然在甲板上看到了美国国旗,要塞得以保存,美国胜利了。他激动万分,就在一张信纸的背面写下当时的所思所想,形成诗句。离开英军军舰后,弗朗西斯在巴尔的摩完善了这首诗,命名为《保卫麦克亨利要塞》。《保卫麦克亨利要塞》很快被《巴尔的摩爱国者报》转载。《巴尔的摩爱国者报》称之为“美丽而生动的流露”,认为其注定“比产生它的冲动存活得更长”。

后来,人们为诗歌配上英国作曲家约翰·斯塔福德·史密斯的曲子《致天国里的阿纳克利翁》。随后,这首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歌曲在美国逐渐传唱开来,并被重新命名为《星光灿烂的旗帜》。美国建国多年一直没有国歌,《星光灿烂的旗帜》广受民众喜爱。193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正式将《星光灿烂的旗帜》作为美国国歌。巴尔的摩的大桥于1977年通车,为纪念弗朗西斯·斯科特·基,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本文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张红菊)

热门相关:帝少夜宠:小甜妻,乖!   全民女神之重生腹黑千金   世界第一校长   亡国公主穿成王府寡妇:二嫁王妃   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