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环球网评:在守正创新中写好“国之大者”运河篇章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是一首读不完的诗。6月22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江苏扬州启动。活动邀请文博、历史、水利、戏曲、文学等领域的中外嘉宾,讲述他们与运河之间的故事,展现大运河源远流长的历史变迁与新时代运河的崭新风貌,揭示大运河所蕴含的中华文明精神密码。
在追本溯源中读懂“何以中国”的时代表达。穿越2500多年历史,蜿蜒近3200公里,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一条运河,大运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繁荣兴盛的历史见证,也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今天,我们从一粒炭化粟,窥见“超级粮仓”背后的隋代繁华;从一把“王”铭铜矛,见证越地先民舟楫渡生的拼搏意志;从一个“闸”字碑,记录大运河绵亘数千里的沧桑历史……千里碧波,运载千秋。大运河文化融汇了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众多地区性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精彩纷呈、生生不息的大运河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传播的鲜明符号和重要载体,也成为了解读“何以中国”的生动注脚。
在活态传承中重塑“运载千秋”的生态画卷。悠悠运河,历历千载。流淌不息的大运河,既是水运文化的发展变迁,也凝结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朴素智慧。十年间,投资超6亿元进行江都南区水生态环境整治,完善市政排水管网、治理河道、重塑景观;出台《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通过地方立法探索让大运河水清河净造福一方的新路径;建立遗产档案和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大运河水质、水量、环境等情况……2022年4月,在水利部和京津冀鲁4省市联合协调下,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如今,千年大运河已进入新的生命周期,成为贯通南北的“美丽中轴”,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处处可见。
在守正创新中写好“国之大者”的运河篇章。文化因传承而不息,因创新而致远。悠然流过千载的大运河及其灿烂文明,不只是留存于博物馆、历史遗迹、人们回忆中,而将更加鲜亮地“活”在当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能量。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以运河为轴串联起多个景点,在相邻的运河商务区,约2.3万家企业注册入驻,初步形成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和总部经济发展态势;浙江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互联网、科技、金融等深度融合,让运河文化更“潮”;安徽省打造大运河安徽段“汴河遗珍·水韵皖北”文化旅游整体品牌,实施文旅精品创建行动……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潺潺流淌、润泽千年的大运河,集文旅融合、生态保护、产业振兴于一体,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让美好生活应“运”而生。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十年一瞬,古河新生。立足新起点,以“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心怀“国之大者”,以生态起笔、为文化点彩,推动大运河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这条绵亘南北的千顷碧波定将焕发勃勃生机,展现夺目风采,流淌出更加恢弘壮阔的“史诗”。(甄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