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朝晖:“返乡”与“留城”是多样的人生选择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一直备受关注,其中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的人越来越多的话题最近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2届大学生返乡就业调查报告称,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回乡就业,非一线城市、基层就业成了他们的新选择。近五届在外地(即“非生源省”)求学的应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返乡(即“生源所在省”)就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将上述数据与大学生就业行为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综合起来考虑,返乡就业反映了当下一些从乡村考入大中城市上大学的学生理性而又现实的选择。

从城市化进程看,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聚敛乡村的人力资源,还需要城市在人力资源等多方面馈补乡村,从不均衡再到均衡,不断相互促进提升。城乡在平等、均衡基础上才能构建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良性生态。

改革开放后的4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大量人力“离开乡下向城里跑”的快速城市化,城乡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大部分人在乡村,但是到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仅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我们需要走出单向城市化的模式,构建城乡之间有更多的人力、资金、技术等双向流动的城乡互动、平衡的动态城市化。

单向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难免会出现城市生活资源与乡村生活资源的价格差越来越大、城市生产发展的瓶颈增多等问题,乡村生产在自然性空间内则仍然相对宽裕。这些因素具象化到某些个体的感受可能就是在城市的生活压力明显大于在乡村生活,在城市生活的整体质量低于他们所能拥有的乡村生活。

正是在这种情境下,在教育上具有相对优势的城市有着接纳乡村生源、为乡村居民赋能的优势,但却未必能为每个从乡村进入大学的毕业生提供足够以及合适的工作岗位。乡村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无法在乡村培养出足够的大学生,这意味着大学教育不在于简单地将乡下人转化为城里人,而在于使人具备在城乡之间平等流动与交流的素养与能力,满足城乡的不同发展需求。

整体看,大学毕业生是否选择返乡就业以及返乡就业的意愿高低与其家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关系。家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越大,生活环境越好,对大学毕业生的返乡就业吸引力也就越大。

当然,不同的人选择回乡工作还有各自不同的考量。从农村进入城市上大学的学生,在城市工作不仅要立业,可能还需要在没有积累的基础上安家。在城市就业还面临着远离亲人,无法利用已有的家庭资源积累的问题,返乡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东部地区生源毕业返乡就业比例比西部地区高不少。这或许说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随之伴生的家庭资源积累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是否选择返乡就业。进一步细推,来自同一个地区其他条件相似的两个毕业生,家庭积累相对丰厚的那个可能也更倾向于返乡就业。

就业是一个人生活自立的根基,大学毕业生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可以对自己的未来作开放性、多样性的人生选择。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毕业生需要客观评估自身情况以及所处的环境、拥有的机会。“返乡就业”与“留城就业”是多样的人生选择,返乡与否是一个人基于现实判断的选择,返乡是要找到属于自己施展才能的天地。(作者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热门相关:茅山捉鬼人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我家影后超甜的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玫瑰汽车旅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