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 | 四川成都博物馆荣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5月18日,在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颁发了“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荣誉称号的获奖名单,四川省的成都博物馆光荣在榜。成博继2020年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2022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以及两次斩获“全国十大精品陈列”等国家级大奖后,再获殊荣。

“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是由中国博物馆协会设立、组织评选和颁发的荣誉称号,旨在推动我国博物馆在当地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鼓励各博物馆在相关业务功能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并进行实践创新。自2012年设立以来,迄今仅27家博物馆获此荣誉。成都博物馆得以在本次申报的数百家单位中脱颖而出,与其近年来对标国家九部委关于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改革创新为纲,在机制体制、收藏研究、展览展示、社会教育、文物活化利用等方面开展的系列创新实践密不可分。

助力“博物馆之城”打造

突出馆藏特色 优化博物馆体系

2022年,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十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成都市深化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为博物馆发展描绘蓝图。根据规划,成都立下了2025年建成高水平“博物馆之城”和博物馆发展先行区的文旅目标。

在浓郁的文博干事创业氛围中,成都博物馆积极融入城市发展大局,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为根本遵循,以学术研究为内驱动力,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鉴为主线,以“成博展览季”“巴蜀文化进校园”“这礼是成都”等品牌建设为抓手,丰富创新教育活动形式与内容,充分活化利用馆藏精品文物资源,使得自身知名度和美誉度均得到极大提升。

在此过程中,成都博物馆屡次突破固有的策展理念和组织实施方法,结合自身馆藏,推出“列备五都”“映世菩提”“发现中医之美”等体现学术成果转化、考古成果的精品特展,让馆藏文物突破了单一的展示,得到了更多视角的解读,也通过与其他展品的组合展出,让展览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载体。以“辉煌成都”“多彩文明”“艺术典藏”三大系列展览品牌的“成博展览季”为城市奉献了60余场精彩特展,不仅避免了“千展一面”,且通过时尚审美与城市文化融合,知识传递与美感体验融合,让成博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国内外观众到访成都的热门打卡地之一。

此外,更有如“云想衣裳——丝绸之路服饰文化展”等展览,集中了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20多家文博机构的文物,为西部中小博物馆提供展示和交流机会,充分发挥一级博物馆辐射引领作用。作为世界皮影收藏数量最多、质量最优的博物馆,成博更以皮影、书画为突破,深化横向合作,成功申报重点科研基地和古籍保护站,扩大成果转化应用。

融入城市发展大局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共建

一座城市博物馆,不仅是保存城市创造力与历史记忆的宝库,更是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发展潮流中,吸纳、整合不同社会力量,碰撞文化火花的绝佳平台。

通过合作办展、对外交流、联合定向资助等方式,成都博物馆积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文化普惠,提供模式借鉴。2022年,“百年无极”特展作为成博首个收费展览成功举办,通过市场化方式创新公益一类博物馆展览运营模式,吸引30万人次观众观展,超30%为省外观众,超80%为青年观众,实现收入近千万元。

社会力量的充分参与让博物馆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其人文内涵和外延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为博物馆整合资源助力自身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在2022“智利周”成都站系列活动中,成都博物馆与智利驻成都总领馆联合举办了诗人聂鲁达朗诵会,以文学为媒,让天府文化和智利文化相知互融,也得到外事部门和使领馆充分肯定,充分调动了进一步合作意向。与四川航空、中交天航局西南公司等央企合作开展的专场社教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优质文化知识引导和科普教育互动。

发挥“大学校”教育职能

培育人民文化生活新风尚

围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博物馆服务社会质量为目的,成都博物馆充分践行“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多措并举创新实践社教新路径。全国首推的“周末儿童博物馆”全年平均活动约600场,惠及近2万组家庭,成为青少年周末活动首选。实施国家文物局“巴蜀文化进校园示范项目”,联动成渝40余家文博机构和学校,出版首部针对学生群体介绍巴蜀文化的普及读本《我的家在巴蜀》,流动展览覆盖1.5万余人次。面向全市筛选300名“红领巾小小宣讲员”,为他们搭建起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获评全国优秀博物馆志愿服务项目。

5月18日,成都博物馆“这礼是成都”文创大赛颁奖典礼馆内举行。此赛事作为成博的重要文化品牌之一,已举办了4届,影响力持续扩大,吸引了清华、央美等千余家高校和机构参与,推出优秀产品近万款。大赛积极联动高校,给师生们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进一步推动馆藏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作为民族历史的传承者,精神家园的守望者,成都博物馆用策展人制度、策划理念、实施方式等的一系列创新,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用国际化的视角呈现传统艺术,打开国家与地区文化交流的新局面、展览展陈的新模式、公共服务的新气象,把文化自信树立在情感的共鸣中、价值的共识中、信仰的共建中,由此激发出文化自觉的不懈追求,文化强国的内源动能。

 

延伸阅读:

 

热门相关:总裁别再玩了   法医王妃不好当!   法医王妃不好当!   豪门重生盛世闲女   朕是红颜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