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者也是“发明家” 这些“神器”为患者健康护航
央视新闻客户端讯 今天(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
在北京很多医院,医生们结合救治过程中患者需求和遇到的问题,改进软硬件系统、发明机器人、组装急救设备等,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肝脏是腹腔最大的实质脏器,无法用肉眼看到里面的结构。为了提高效率、精度和规范化水平,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外科的医生们主持研发了智能精准肝胆手术规划系统,能短时间生成高精度肝脏血管和胆道三维图像,进行肝脏分段及体积计算等,更好辅助手术规划。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 董家鸿:外科医生在手术中,通过一个摄像头实时捕获肝脏的真实影像,并且把术前数字建模好的3D影像投射到实体肝脏影像上面来。这样就能够让外科医生感知肝脏里边的脉管结构,以及结构与病灶之间的关系,精准引导手术。
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骨科手术也有了新突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骨科大夫同高校等合作,研发出脊柱椎板切除手术机器人系统,机器人自主切削精度达亚毫米级,降低了该类手术风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主任 李危石:通过这个导航系统能够实时看刀和骨头之间相对位置。另外,我们在术前还有一个三维CT扫描图像,这些信息也在机器人系统里边。我们在切的时候,机器人的刀尖是知道它切的下面的骨头形状是什么样子、有多厚。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是要呼吸的,这个装置就可以使刀和要切的椎板之间,实现没有相对的运动,这样的话可以随着呼吸,这外边的框架和骨头是一起上下动的。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以及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应用,智慧移动医疗急救单元也应运而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牵头研发急救车,将移动CT和相关的检验仪器装在救护车上,在5G网络下,形成神经症状学检查、CT诊断和静脉溶栓治疗为一体的救治单元。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郭秀海:里面最关键的实际上要解决脑卒中,判定患者是出血还是缺血,治疗是完全相反的。一旦缺血我们就溶栓,出血需要快速降压和止血,这两个是完全对立。如果没有这个CT,我们只能做一般性的处理,这样病人往往耽误最黄金的救治时间。我们一辆车,配上原研的CT和5G系统,让病人上车即“入院”、上车即溶栓,能够快速提高溶栓率,降低残死率。我们这有信息系统,就可以实现远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