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人工智能进步巨大,人类智能倒退了吗?
在21世纪的众多技术变革中,互联网和人工智能(AI)无疑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互联网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和相互交流的方式,而AI的发展正在重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然而,随着这些技术的普及和进步,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浮现出来:在这个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时代,人类智能是否正在经历某种意义上的倒退,而机器智能则在不断上升?
过去几十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我们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碎片化信息。从社交媒体的快速更新到24小时不间断的短视频新闻流,大脑被“要求”快速地处理和响应这些信息。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很多时候互联网正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人们深度思考的能力正受到影响。甚至有人认为,大脑会受到损害,人类整体智商会逐步下降。
2010年美国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出版了《浅薄》,书中提出“互联网正在按照自己的面目改造我们。我们变得对浏览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是,我们正在丧失的却是专注能力、沉思能力和反省能力”。法国神经科学家米歇尔·德斯穆格也曾说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对下一代孩子的脑部发育有负面影响。
看到这里,我们可能会对人类的智商发展感到些许悲观,但事实上,一些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商发展情况并非如此负面。虽然碎片化的信息确实影响了我们的注意力和信息深度处理能力,但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带来了智力挑战。例如,视频游戏被发现可以提高空间导航能力、决策速度以及多任务处理能力。此外,互联网作为知识获取的工具,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机会。有一个神经学“常识”,人类从婴儿时期开始,接触和处理的信息越多,大脑发育就越发达,智商也会越高。因此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尽管信息呈现的方式和质量各异,但信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实际上提供了促进人类大脑发展的要素。
那么机器智能的发展如何呢?过去10年,人工智能的进步是巨大的。从谷歌的AlphaGo击败世界围棋冠军,到AI大模型能够处理日益复杂的困难任务,在互联网海量数据的加持下,机器智能的增长似乎没有上限。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能力,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人工智能可能取代人类、超越人类的担忧。
2014年以来,我们进行的研究表明,在过去10年里,人工智能水平的确出现了巨大提升,从与人类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对比测试结果来看,包括世界主流AI系统的综合智能水平逐步从低于6岁儿童提升到12—14岁的人类初中生水平。
但我们也需要注意,AI的这些成就依赖大量的数据输入和特定任务的训练。AI在特定领域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它在所有领域都能超越人类智能。实际上,AI在理解复杂人类情感、主动设定目标、开展深层次创造性思考以及处理未知情况方面,远远落后于人类。关于AI是否能发展出独立意识,目前科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虽然AI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们仍然依赖于人类设计的算法和输入的数据,目前还无法展示出真正的自主意识或主动创造力,而这些是人类智能的核心特征。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我们需要意识到,人类的智能并没有在下降,而是在不断地适应和进化,我们正在学习如何在信息泛滥的环境中保持专注和深度思考。与此同时,我们使用互联网存储、获取海量知识,跨越地域实现协同工作,利用机器智能来处理大量数据、执行重复任务,从而释放人类智能去处理更加复杂、更加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对于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的发展,最关键的是要认识到它们之间的互动和共生关系。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本质上都是人类智能的延伸。而且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人类整体智能水平提升的工具。从这些层面来讲,机器智能提升也就是人类智能的提升。
然而,我们也必须警惕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人工智能技术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隐私侵犯,甚至是社会不平等加剧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积极地推动网络科学、智能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明晰人工智能的底层原理,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社会的伦理标准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不杞人忧天,也不盲目乐观地扩张技术,让科技的发展惠及所有人。(作者是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研究组成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城市大脑专委会副主任、计算机博士)
热门相关:扑倒老公大人:龙总,我爱你! 重生隐婚:Hi,高冷权少! 唐土万里 顺明 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