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瘟疫公司》的新DLC里,你可以优雅地造谣传谣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位总统,为了引战,炮制了一堆移民假新闻,把问题归咎到外国人身上,此人还通过发恶毒推文之类的方式来扰乱视听,导致民众愈发难以得知真相……
虽然听起来很像,但这段话形容的并不是大洋彼岸的某位大统领,而是坐在电脑前的我。
老而弥坚的《瘟疫公司》又发布了一个新DLC,它的名字叫作“假新闻”。在这个和专业事实核查机构合作推出的模式里,你可以优雅地试一试造谣传谣的滋味,看看一个谎言是如何在层层推动下蒙蔽全世界的。
事实上,如果你根据现实中的一些案例按图索骥,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让我们用一盘游戏试试看。
从命名这部分起,我们就可以简单玩玩梗了,就拿最近的《死亡搁浅》来说……既然“America is a lie!”,那干脆就把我们要散播的这个假新闻命名为America好了,起始地点也大可以直接设定在美国。
想造谣得先有谣,所以我们得先自己拟好谣言大纲。在游戏里,假新闻一共有四个要素:内容、发源、动机、归咎。虽然不能说可以套到一切假新闻上,但对于那些受众广泛的谣言,这确实是一个好用的公式。
那么,经过一番操作,这条似曾相识的假新闻已经呼之欲出了:
是不是很眼熟呀
胡适有句常被引用的话,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惜的是,连这句话也是假的。但如果我们的谣言足够强力,那确实也可以骗过全世界,改写历史,这就要看我们的本事了。
在这个模式里,原本用来让瘟疫进化的DNA点数变成了“经费”,传染性、致命性和抗药性则摇身一变成了“传播力、信服度、社群性”。
有意思的是,原本用来描述瘟疫传播的这些元素,被魔改成假新闻的属性之后,竟然一点违和感都没有:传播力度够大,就能更快在人群中传播,谣言越有板有眼,就越容易让人相信,而如果被骗的人都聚在一起圈地自萌,那确实很难再说服他们改变立场……
互联网“病毒式传播”的威力,在游戏里也可见一斑。你只需要把手里的这则假新闻变成梗图表情包,立刻就会有安哥拉、沙特阿拉伯甚至马达加斯加岛的朋友上当受骗。
在这个模式下,也当然存在着“反派”。当你的谣言越传越广,事实核查机构就会试图出面澄清,让更多的人转化成“知情者”,阻碍我们让自己的瞎话实现村村通的伟业。
可能只是一些懂行的人实在看不下去出来说几句,但随着事情越闹越大,就会有各国政府牵头成立的事实核查机构一起辟谣。在游戏中,他们的能量还是很大的,如果你不作出点措施抵抗的话,很可能就会因为明白人太多而功亏一篑。
我国人民显然对美国谣言非常警惕
这种时候,就该川大统领……不是,我们扮演的幕后黑手行动啦。首先,我们可以用出“恶毒推文”这一招,在社交媒体上大放厥词,以这种迷惑行为让大家都不知所措:
接下来,还有不少损招能用。我们可以安排一场针对事实核查机构的黑公关狂欢,组织团队去挖这些机构的黑料,让大家不再相信他们。教唆上当受骗的民众上网围攻知情者也是个办法,让想辟谣的人说不出话来,那他们也就没法辟谣了,对吧?
就这样,我们一边干扰辟谣进程,一边变着法地让这则谣言越来越有鼻子有眼,很快就能让不少人上我们的贼船了。
美国自不必提,还不到半年就已经全体着了道,其他国家也随着口耳相传逐渐沦陷。但也有坚挺的国家任凭谣言闹得沸沸扬扬,自己巍然不动:
万花丛中一点绿
(这里要说明一下,出于简化区块设置的考虑,《瘟疫公司》里的地域划分并不精确,比如阿拉斯加在游戏里就属于加拿大,法国版图包括比利时之类的,而且世界上很多小岛都没有标出来,所以图中地图仅供参考。)
随着游戏进程,还会像原版游戏“恭喜你比天花还流行”一样提供类似的小贴士,都是和一些著名谣言有关,其中像反疫苗论或者地平说之类的假消息,其实直到现在都还影响着不少人。
为啥没有肯德基六翼神鸡谣言,我觉得那个一定也骗过不少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和原版游戏不同,“知情者”并不是无法攻破的,明白人也有不得不犯糊涂的时候。如果信了假新闻的人足够多,迟早也能逼迫那些不信的人就范。你也可以重新组织一下谣言,让那些本来知道真相的人陷入自我怀疑,最后顺利上钩。
那么,故事发展到最后,会怎么样呢?
当然就是拉全球人民一起下水,信了我们的鬼话。
就像《瘟疫公司》本身是其实是奔着科普去的一样,如果你在这个DLC里经历了一遍造谣传谣的完整过程,其实也能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把很多著名谣言套进游戏的模子,那种相似性也会让我忍不住思考:原来它就是这样欺骗我们的。
2016年,《牛津英语词典》把“后真相”(Post-truth)选为年度词汇,当时有评论家感叹:“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真相时代。”
这个词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没有真相、真相不再重要”。在这样的时代里,事实不再胜于雄辩,立场要比真实重要,大家都只会去去听、去看自己想听、想看的东西。想想看,今年我们又见证了多少假新闻的诞生呢?
更让人不敢深思的是,也许游戏中的“胜利”,在现实中早已发生过了许多次。只是我们并不知道,某些我们奉为圭臬的“真相”,起初可能不过是一则谣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