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而行,厚植生态底色!这场论坛共探气候变化应对实践路径
7月3日,第二届永定河绿色发展论坛暨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研讨会在门头沟区龙泉宾馆举行,此次论坛以“生态赋能、绿建未来”为主题,邀请了全国39个首批入选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城市代表,共同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进实践路径,并现场调研门头沟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
不仅如此,论坛现场,首都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院门头沟分院正式揭牌成立,《门头沟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重磅发布。本届论坛哈还同步启动了门头沟区生态文明教育学校实践平行活动,打响区域特色生态教育品牌。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副主任於俊杰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高度重视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开展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彰显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重要担当。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将持续深入做好专家帮扶、重点适应工程申报、试点建设成效评价,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评估、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导则编制,以及试点城市能力建设与国际友城伙伴关系建立等一系列技术支撑工作,与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此外,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司长逯世泽表示,中国一贯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将适应气候变化作为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发布的《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3》中,全面回顾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中取得的进展与成效。目前,已有29个省级行政区域印发并实施省级行动方案,省级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意识和力度不断提升。今年,生态环境部确定并发布了39个城市作为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北京市门头沟区作为首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本次成功入选。希望各试点城市引导和整合优势资源,摸索出各有特色的模式,高质量做好试点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城市韧性可持续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
“北京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工作部署,专门出台实施了“十四五”应对气候和节能规划,特别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提升了城市质量,也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气候韧性。门头沟区拱卫着首都西大门,也守护者首都西部生态安全。”北京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谈绪祥指出,过去一年锚定自身功能定位,紧紧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区域安全韧性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成效已经显现。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门头沟区工作,大力推进首都绿色低碳发展,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安全家园。
门头沟区委副书记、区长吕晨飞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过去一年全区上下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一年基本恢复”项目已全部完成,城乡安全韧性水平全面提升。门头沟区紧扣“首都发展重要门户”定位,全力推进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坚持生态立区,主动融入美丽中国、绿色北京建设大局,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系列瞩目成就,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坚持文化兴区,打响自身特色文旅品牌,不断释放文旅产业激发乡村振兴动能;坚持科技强区,大力培育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计算视听)、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着力打造长安街西延线专精特新产业集群,发展新质生产力。未来,门头沟区将继续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全面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持续探索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加快形成“GDP和GEP同部署、双增长,生态投入和生态富民同发力、两保障”的工作格局,切实把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最靓丽的发展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