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股市创新高,增长潜力被看到,美元疲软后投资者“转向东盟”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逸】“随着美联储释放明确降息信号,投资者开始转向高增长的东南亚市场。”《日经亚洲评论》26日报道称,东南亚股市自8月中旬以来飙升至新高,其中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上周三创下历史新高,马来西亚吉隆坡综合指数上周二触及2020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东南亚股市的上涨受到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的支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五在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举行的年度经济研讨会上表示,通货膨胀上行风险已经减弱,“现在是政策调整的时候了”。

一个契机

报道称,过去几年,东南亚国家一直在努力应对全球通货膨胀和美元走强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通胀打压了东南亚多国的国内需求,而本币走软加重了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负担。低迷的经济和疲软的货币导致资本流出该地区,但随着通胀稳定和该地区货币升值,这种趋势开始发生变化。受股价上涨和货币走强的双重影响,追踪东盟国家主要股指的MSCI东盟指数8月份迄今已上涨6%,而标准普尔500指数仅上涨2%。

“根据询问情况,我们看到投资者对马来西亚股票的兴趣激增。”辉立证券研究部研究员保罗·周表示,东盟股市中表现最好的是马来西亚,投资者对该国正在进行的结构性改革持乐观态度。他分析说:“这背后有几项举措旨在吸引更多投资进入马来西亚,例如数据中心、经济特区和更多的交通基础设施。”

除东南亚市场之外,美元贬值也为南非和巴西等其他市场提供了助力。据印度《经济时报》26日报道,美国降息有利于新兴市场股市,因为在美联储从2022年3月到2023年7月激进加息11次以抑制通胀之后,投资者基本上远离了新兴市场。

“但投资者还是更多注意到了东南亚经济体的高增长。”《日经亚洲评论》认为,早些时候东南亚几个国家公布的经济数据让投资者看到了该地区的增长潜力。根据马来西亚央行公布的数据,该国4—6月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9%,超过市场预期。此外,越南和泰国的经济增长也有所加速。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葛红亮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人口众多,政局相对稳定,加上很多国家现代工业体系建设较早,尤其是日本、韩国和中国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海外投资,因此成为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葛红亮认为,美联储9月即将开启降息通道,国际资本从美国流出,以此为契机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东南亚基于上述优势必然成为他们的目标,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主要股指创下阶段性甚至是历史最高纪录。

背后的诸多因素

“从长期来看,东南亚的前景也很乐观。”《日经亚洲评论》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道说,2025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9%,相比之下,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增长率分别为4.4%、5.1%和6.2%。

报道认为,当前环境下,东南亚正从全球供应链的转移中受益。东盟各个国家也在有针对性地发展相关产业,比如印尼在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投资有所增加,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半导体设备和数据中心方面的投资强劲。

此外,不少跨国企业也在加大对上述几个国家的投资。美国芯片制造商英特尔计划从2021年起的10年内在马来西亚投资300亿林吉特(约合69亿美元)。德国英飞凌科技公司在当地扩大产能,并于8月初开始在马来西亚生产下一代功率半导体。韩国三星电子一直在越南积极投资。

葛红亮说,东南亚各国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速一直是全球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跟东南亚不少国家注重经济上对外开放、积极签署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也有很大的关系。另外,由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欧美日韩以及中国的资本纷纷流入了东南亚,客观上提振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众多红利。未来,这些客观条件仍将拉动东南亚国家经济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

中国投资者紧盯

日本野村证券近日上调了印尼和马来西亚股票评级,其预计美联储转而降息将给表现不佳的东南亚股市带来提振。但泰国金融服务公司LGT Securities的投资组合经理表示,总体而言,东盟股市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韩国等东亚市场,主要是由于缺乏科技股。不过,如果科技行业的“热潮”暂停,市场可能会继续增加对东盟市场的兴趣。

美国雅虎新闻网站报道说,过去几年,东南亚一直吸引着全球投资,这得益于该地区快速增长的经济、年轻且精通数字技术的人口以及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根据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一份报告,2023年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投资较上年增长了27%。不少中国投资者认为,东南亚本地独角兽企业和初创企业在私募融资方面存在巨大机遇。     

葛红亮说,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地理相近,经济互补性强,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日趋紧密,中国和东盟已连续4年互为最大贸易合作伙伴,东南亚各国也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热点地区。不过,东南亚国家仍存在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能源保障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巩固的问题,发展高科技制造业也需要更多受过培训的高素质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