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新玩法激发旅游消费新活力
熊海峰 魏文坤
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新中式”旅游在中秋假期备受年轻人青睐。这种既有传统意蕴,又符合时代审美和价值追求的旅游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新潮的文化体验。穿汉服、赏花灯、吃月饼,中秋假期,以团聚、赏月、游园文化为主题的“中式夜游”,成为文旅消费的一大亮点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不仅是亲人不远千里团聚的重要日子,也是秋高气爽、旅游出行的好时节。相较去年中秋、国庆“双节”叠加,今年中秋假期较短,但是以团圆为核心的中秋文化却让这个小长假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微度假、新中式夜游、文娱旅游等玩法激发出旅游消费巨大潜力。
今年中秋假期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中短途游为主等特点,前往城市郊区、省内城市和跨省邻近城市的“微度假”备受欢迎。途牛数据显示,近40%的用户选择“近”享出游,其中3小时以内的高铁出游最受欢迎,租车自驾游或“高铁+落地租车自驾游”成为主要出行方式。
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重要节日,减少长途旅行奔波,或一家人一起徜徉于宁静的近郊乡村,闲赏秋色,漫闻稻香,感受惬意的“慢生活”,或选择一些“宝藏小城”,享受满满的松弛感和浓浓的烟火气,都是人们在劳碌工作之后对自己和家人的犒赏,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体验。
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新中式”旅游在中秋假期备受年轻人青睐。这种既有传统意蕴,又符合时代审美和价值追求的旅游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新潮的文化体验。
穿汉服、赏花灯、吃月饼,中秋假期,以团聚、赏月、游园文化为主题的“中式夜游”,成为文旅消费的一大亮点。各地积极策划各类活动,彰显出节日的仪式感和氛围感。例如,上海推出“豫园·仲秋月神游”、蟠龙月满之夜、唐韵中秋游园会等系列赏月活动;乌镇以“走月亮”习俗为主线,串联祭月祈愿、提灯夜游、非遗表演等民俗,打造沉浸式的中秋体验场景。
中秋假期,文娱旅游继续保持热度,“文化大餐”吸引了大量文旅消费者。近年来,文娱旅游蓬勃发展,游客会因一场演唱会、一次音乐节、一款美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会跟着爆款短视频、微短剧或游戏开启文化探索之旅。
今年中秋假期,在爆款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助推下,山西大同、朔州等地成为旅游目的地“黑马”。美团数据显示,中秋节前“山西古建”搜索量同比增长14倍;携程发布的中秋假期旅游预测显示,山西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80%。在平遥古城、隰县小西天等热门景点打卡千年文明,品炒碗托、空心月饼等晋味美食成为各位“天命人”的“心头好”。
今年中秋假在国庆节前两周,因此有不少游客选择“拼假”方式错峰出游,享受更加舒适、个性化和高性价比的旅程。从数据来看,“拼假”出境游需求明显增长,日本、泰国、韩国、新加坡、土耳其等目的地保持较高热度;因探亲客流的增加以及免签政策的实施,入境酒店的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近20%,显示出入境旅游持续增长。
中秋假期,文旅消费延续了暑期的热度,彰显了节日中国的澎湃活力,得益于多重因素共同催动。
一是文化自信提振文旅发展底气。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民俗标志和民族情感的认同。从穿汉服、游古镇、看古建到体验非遗、逛博物馆,“新中式”旅游的兴起不仅是文旅业态的创新发展,也是大国文化自信的彰显。发展文旅产业应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美学精神、标志符号,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让传统风尚不断融入现代日常生活,让与日俱增的文化认同与文旅消费需求“双向奔赴”。
二是中秋文化赋予旅游独特意蕴。传统节日凝聚着国家和民族的集体心理、情感和祈盼。月圆总有家相伴,明月千里寄相思。中秋节既承载了古人对月亮的浪漫想象,也寄托着华夏儿女对血脉亲情、阖家团圆的美好追求。团圆时刻,旅游成为家庭共享欢聚时光的重要形式,而中秋文化也为旅游注入了独有的底蕴、价值与意义。
三是消费群体变化推动旅游产品创新。近年来,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客群成为新型文旅业态的消费主力军。一方面,“Z世代”群体成长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时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不断提高,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掀起了国潮复兴风。另一方面,与其他客群的旅游认知、消费理念不同,他们更强调兴趣驱动,注重情绪价值和情感共鸣,寻求悦己而丰富的精神生活。年轻客群对个性化、品质化体验的追求,为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文化和旅游融合,传统与新潮协和,中秋假期与业态创新交织激发出文旅消费的高涨热情,奏响了文旅融合的“节庆曲调”。未来,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文旅创新发展需继续优化产品供给,促进改革创新,在深化文旅融合中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