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古老昆曲中的婉转爱情
作为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国戏曲文化正在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走向全世界,是世界认识中国的有效载体、是传播中国声音的最佳媒介。
“大美昆曲 遇见昆曲中的爱情”杨凤一院长讲座现场
事实上,昆曲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中国近代社会动荡,战事频繁,昆曲发展几度迎来困境,几近消亡。1956年,改编昆剧《十五贯》进京,名动京华。同年5月,《人民日报》一篇名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此后短短数年中,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成立了多个专业昆剧院团,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昆剧新秀。其中,1957年成立的北方昆曲剧院及其院团下的一批昆剧表演艺术成为推动昆曲传承发展的重要力量。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世界非遗001号,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广受观众喜爱。
历史中的昆曲
昆曲发源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昆曲最早的声腔为昆山腔,中国四大声腔包括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如今,昆山腔是较完整传承下来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审美价值。
一开始,昆山腔刚只是流传于民间的山间小调,推动昆山腔脱颖而出的是明嘉靖时期的一位戏曲音乐家魏良辅。魏良辅以演唱民间曲调为生,在为生计奔波的过程中,他收集了大量南北方民间小调。与此同时,他发现昆山腔太简约、平直,缺少起伏感,他决心和当时民间的音乐家共同潜心钻研,一种新的昆曲腔调诞生了,这就是水磨调。据后人传说,当年魏良辅登楼十载不下,潜心研究水磨调,过程中得到北曲名家张野塘的帮助,他把北曲中的堂鼓、三弦儿等伴奏乐器融入南曲之中,丰富了昆曲的音乐。
水磨调得到了快速传播,民间的音乐家纷纷向魏良辅学习演唱技巧,使这一优美的曲调很快在江浙一带传开。在水磨调的基础上,明代戏剧家梁辰鱼和民间名家共同研究、创作出了中国最早昆曲《浣纱记》,拉开了中国昆曲的历史序幕。明晚期,昆曲进入宫廷,成为皇家娱乐形式。据了解,那时王爷府都留有自己的昆曲家班,在全国也形成了昆曲潮,“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收拾起”“不提防”是昆曲中两个曲牌的第一句唱词儿,由此可见当年的昆曲在全国盛行的情况。
从水磨调诞生到后来的鼎盛时期,昆曲200年引领着中国戏曲舞台,涌现出一批知名剧作家和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剧,包括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李玉的《清忠谱》、孔尚任的《桃花扇》等。文人的加入使昆曲剧目的文化底蕴更加厚重、音乐和表演更为细腻委婉。同时,昆曲的盛行为众多剧种的发展提供了养分,戏曲发展受昆曲影响颇深,这奠定了昆曲的雅乐地位,助推其成为“百戏之师”“百戏之祖”。
昆曲中的爱情
4月9日,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昆曲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分享了一堂以“大美昆曲 遇见昆曲中的爱情”为主题的公开课,带领200余现场听众和近10W线上听众领略了昆曲中的美好爱情。
作为“最美昆曲传播者”,杨凤一院长近年来带领北方昆曲剧院,致力于将昆曲保护起来、传承下去。她曾经“一唱三折九叹”,在舞台上将昆曲婉转曲调和美丽身段精彩演绎,如今,她管理着肩负中国昆曲传承发展重任的北方昆曲剧院,成为推动昆曲服务大众的“服务员”。
那么昆曲中的爱情是怎样的呢?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昆曲中的爱情,杨凤一院长请青年演员朱冰贞、翁佳慧、邵天帅、王琛为大家表演了《牡丹亭》《百花赠剑》等剧目的节选。
杨院长分享,说到昆曲中的爱情,不得不提汤显祖及其4部传奇的剧作《紫钗记》《邯郸记》《牡丹亭》《南柯记》,因这四部剧作梦境的场景被后人称为“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在艺术上有着相当高的成就,有专家这样评价:它的结构巧妙奇特,作者在布置情节时采用了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手法,在揭露封建礼教对剧中人物杜丽娘的束缚与管制时,采用了写实手法,以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情节反应了封建礼教与封建势力的残酷与虚伪。剧中,杜丽娘为追求理想爱情而斗争,为了展现这种浪漫与想象,情节中设置了梦幻和魂游的场景,杜丽娘得以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实现对爱情的追求。“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朝飞暮卷。”汤显祖借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的语句,用绚丽多彩的语言来写景抒情。
《牡丹亭·惊梦》翁佳慧、朱冰贞
《牡丹亭》讲述的是南宋时期,南安太手杜宝一心要把爱女杜丽娘培养成典范,他请府学陈最良任教,并令丫鬟春香伴读,以《诗经》向杜丽娘灌输封建的后妃之德。然而,与杜宝的愿望相反,杜丽娘却向往着自由,对无拘无束、遨游太空的缈缈情思满怀憧憬。丽娘不顾父母拘禁,与春香同去花园赏春,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她却感觉断井颓垣、一片凄清,这样的院景引起丽娘无限的苦闷,游兴未尽而归。随后,丽娘悠然入梦,梦中遇见一秀才,牡丹亭前、群花翩翩起舞,她与纯美真挚的青年情投意合。但现实中梦寻不见,丽娘隐情无处诉、痴心难轻抛,于是因情而病,饮恨与世长辞。此时金兵南起,杜宝奉调镇守淮扬,行前,按照遗言将丽娘葬于后花园的梅树之下,并建起梅花观,请石道姑照料。梦中秀才柳梦梅因访梦来到南安,寄住在梅花观中养病,一日柳梦梅去花园闲游,恰得杜丽娘春容,并与其灵魂相会。最后,经人与花援救,杜丽娘还魂与柳梦梅结为永好。
《凤凰山·百花赠剑》邵天帅、王琛
《百花赠剑》讲的是百花公主和海俊初识的爱情故事,在昆曲中作为一个经典的折子戏展现。
杨院长介绍,昆曲表达爱意不能用语言,只能用身段,这依靠的是表演程式与虚拟的结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情感的表达相对含蓄,而昆曲中辗转反侧的内心纠结戏和通过古琴、诗词等形式展现出的爱意却是那样恰到好处,让人难以抗拒。
当下的昆曲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将昆曲列入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时,北方昆曲剧院代表中国赴法国巴黎联合国总部进行汇报演出,北方昆曲剧院的当家花旦魏春荣在台上表演时,台下一位联合国总干事在纸上写道:这是迄今为止,我在国际舞台上看过的最美演员,也看到了非常美的艺术。这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昆曲发出中国声音的美妙音符。
近十几年来,杨凤一院长在传承、发扬昆曲的路上做出了不懈努力,为推动昆曲“活”在当代作出了贡献。在她的带领下,昆曲“放下架子”走市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社会大众认为昆曲是高雅艺术,与基层无缘。昆曲近年来转变这种思路,开始下基层,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厂、进农村……只要有人看,就有人演,慢慢地,昆曲的受众越来越多,渐渐就有了市场。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昆曲艺术发展事业,剧院排演的好戏新戏不断,越来越多观众走进剧场,昆曲在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绽放时代异彩。
昆曲的音乐属于曲牌体,京剧属于板腔体。民国时期一位昆曲艺术家收集到昆曲曲牌南曲4000多,北曲1000多,然而,如今依然在舞台上运用的曲牌仅仅只有200多个。从舞台上运用的曲牌逐年递减中可以看出,昆曲的传承迫在眉睫。此外,昆曲的曲牌有着非常严谨的格律,写昆曲剧本除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之外,还需要懂得曲牌,所以目前昆曲剧作家较少,这是昆曲创新发展的焦虑。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荣庆学堂”开班仪式
侯少奎老师授课
3年前,北方昆曲剧院办了荣庆学堂。通过录像、讲座,荣庆学堂3年间传承了将近150出传统折子戏,其中包括消失了很多年的剧目。有继承才能谈发展。杨凤一院长介绍,北方昆曲剧院通过各种手段让年轻人学习昆曲。2009年,北方昆曲剧院在北大百年讲堂搭建平台,推出4台大剧,吸引了很多的年轻观众观看。如今,在传承的基础上,北方昆曲剧院也注重其创新发展,今年年底将会举办在北大百年讲堂的100场纪念演出。据了解,北方昆曲剧院为戏剧梅花奖得主魏春荣量身定做了很多剧目,最近演出的《国风》讲述了女诗人许穆夫人的爱国情怀,该剧还在继续打磨中,将以更加成熟新颖的面貌出现在舞台上。
《国风》剧照
为进一步推广昆曲,扩大昆曲艺术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最近,北方昆曲剧院推出众多精彩演出。4月15日至17日在吉祥大戏院将连续三天上演唯美隽永的经典名作《怜香伴》、《西厢记》、《牡丹亭》。4月20日19:30,北方昆曲剧院将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遇见昆曲中的爱情·谷雨晚会”,届时将上演《孽海记·双下山》《凤凰山·百花赠剑》《奇双会·写状》等经典剧目,带领观众感受昆曲中的婉转爱情。
4月21日,“一曲霓裳播千载”袁国良昆曲专场将在梅兰芳大剧院举行,经典传统折子戏《长生殿·弹词》《千忠戮·搜山打车》《青冢记·昭君出塞》《烂柯山·逼休》精彩上演,荟萃国家一级演员袁国良、张媛媛和优秀青年演员张贝勒、史舒越、于雪娇等。
4月22日、23日,庆五一·昆曲经典折子戏展演将在梅兰芳大剧院小剧场拉开帷幕,此次折子戏展演将撷取近年来荣庆学堂项目传承的优秀剧目,展示原汁原味的昆腔昆韵,凸显昆曲艺术的传统魅力。4月22日 19:30经典剧目《牡丹亭》将在吉祥大戏院上演,清丽婉转的唱腔、柔情曼妙的身段,为春意盎然的时节增添动人心弦的别样春色。
4月22日经典剧目《牡丹亭》将在吉祥大戏院上演
北方昆曲剧院著名演员邵天帅、王琛主演
正乙祠戏楼
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作“中国戏楼活化石”的正乙祠戏楼将于4月19日重张启幕。据了解,由北方昆曲剧院出品的驻场戏《天官赐福》将作为本次开幕庆典戏首次与观众见面,为各年龄段的观众带来一场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时代革新力的“沉浸式”演出。据悉,正乙祠戏楼也称“银号会馆”,清康熙初年由浙江银号商人集资,建立祠堂馆舍,供奉正乙玄坛老祖(即赵公明),通称“财神爷”。在此上演《天官赐福》蕴含着对传统的尊重、传承,对当下与未来的美好寓意。
梅兰芳、韩世昌之《游园》
当然,昆曲的传承不止是一代代传唱和精彩演出。1957年6月,北方昆曲剧院成立时,戏曲大家梅兰芳和韩世昌同台演出了一出《游园惊梦》。演出排练过程中,韩世昌哮喘原因咳嗽得非常厉害,他正要找痰盂时眼前出现了痰盂,拿痰盂的正是梅兰芳。从中可以感受到戏曲界的前辈相互之间的尊敬和爱护,这也是当代艺术家应该传承的精神、学习的榜样。
下个月即将迎来昆曲入选非遗21周年。这21年来,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昆曲艺术越来越多进入大众视野,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青睐。北方昆曲剧院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的宗旨,不断夯实昆曲传承发展的根基,自觉肩负起新时代戏曲人的使命与担当,这既是北方昆曲剧院的立院之本,也是其衣钵之传,更是北方昆曲剧院永不褪色的主题、永无休止的旋律。传统艺术在新时代迎来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一代代昆曲人的赓续努力下,昆曲艺术正不断焕发出时代新生!
(图片来源于北方昆曲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