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热搜!北航课堂秒变追星现场,他是谁?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有这样一门课
上课所用教材的主编
就是讲课教师本人
教室里,学生排队找老师要签名
学生说“有一种追星成功的感觉”
这门课的教师是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张有光
他既是为今年信息大类大一新生讲授
《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这门课的教师
也是课程教材
《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的主编
谈及“排队找老师要签名”的场景
2024级工科试验班(信息类)
学生关金侗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我在选择这门课程的时候,
就注意到了老师是张有光教授,
也是教材的编写者。
在正式上课之前,
我了解到张有光教授的成就,
就对他非常崇拜与敬仰。
课前我就看到讲台上排了很长很长的队,
同学们在向张有光教授要签名,
我也加入了。”
“能够听教材主编亲自去讲解课程,
有种自己最喜欢的歌手
从屏幕中跳出来
亲自在我面前为我演唱的感觉。”
在关金侗看来
教材书上的语言风格
和老师讲话的风格相同
能让教材与课堂浑然一体
大幅度提升学习体验与效率。
张有光是不少学生的“学术偶像”
学生纷纷为张有光打CALL
“真的是‘追星成功’的感觉”
网友也纷纷为师生点赞
“没想到那么多同学来找我签名,
确实很有成就感。”
面对同学们高涨的热情
已经有33年教龄的张有光老师
心中既兴奋
也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在肩
他说
“要是教材的修订工作
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新要求,
就对不起广大读者。”
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微,这本“火”上热搜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首次发行于2013年,已经多次再版,年发行量近2万册,被180多所学校选为教材。它是主编张有光对学校“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课程近20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截至目前,“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课程累计有3000多名北航学子选修,近年来每年选修人数300人左右。
大一新生常常面临信息超载、时间碎片化、评价多元化带来的迷茫,如何认识专业?如何认识大学?这是大学新生教育和专业导论课程的需要探索的问题。2007年,张有光担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副院长,他开始探索这一难题。
为了做好教学提升工作,张有光全程参与冯如杯、电子设计竞赛、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深入了解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经历3年学习、思考和实践以后,2010年,张有光重新设计了“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课程。
为优化教学模式,张有光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作为优秀作业的交流平台,激发同学深入思考的热情,也为其他同学打开了思考的角度。作为主讲教师,通过辅导同学修改过程中,张有光也更好地理解了学生的多样性以及对课程的要求。5年来累计发布的400多篇推文也为教材的下一版修订提供了更新素材。
学生排队要签名
老师的每一次签名
不仅代表着知识的传承
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期待同学们
在星辰大海的学术征途上
心怀理想、勇敢逐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力友 通讯员:史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