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赉县的盐碱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央视网消息 近日,吉林西部稻田一片金黄,水稻即将迎来收割。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站在稻田里欣喜地说:“今年真是个丰收年!合作社种植了450公顷水稻,预计能打出900万斤粮,产量相比去年能增长7%左右。”

图为任志国在稻田里察看水稻生长情况曾经,“风吹沙土遍野跑,盐碱地上不长草”是镇赉县的真实写照,土地因盐碱化问题而被视为农业发展的难题。如今,通过科技创新和不懈努力,镇赉县的盐碱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镇赉县金黄色的稻田地数据显示,2023年,镇赉县水稻种植面积达155万亩,水稻总产量20.5亿斤,连续5年位居吉林省水稻产量第一。从盐碱地到米粮川,在任志国看来,镇赉县的变化得益于科技的支撑。时间追溯到1988年,吉林省农科院的水稻专家来到了镇赉县嘎什根乡开展盐碱地水稻试种,“以稻治碱”“以稻治涝”“以稻致富”。以李学谌为代表的第一代农科人,手把手教会了镇赉人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铸就了影响深远的“嘎什根”精神。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巍作为第三代农科人,2014年扎根嘎什根乡,如今已是第十个年头,他一年200多天都要留在田间地头,承担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新品种选育、盐碱地改良等重要任务。

图为马巍在稻田里查看稻谷成熟情况今年,马巍技术指导吉林协联等单位利用柠檬酸副产品在镇赉县改良盐碱地。马巍介绍,盐碱地改良后的土地可以种植玉米,玉米可以生产柠檬酸,柠檬酸的副产物能够用于改良土壤,形成产业链闭环。在马巍的技术指导下,今年镇赉县改良了3.5万亩盐碱地,每亩产量达800斤以上,与传统的改土方式相比,用柠檬酸副产物改土每公顷可节约4000元。同时,马巍还致力于“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指导镇赉县稻田养蟹,这里引嫩江水,水质优越,而弱碱环境非常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出产的河蟹味道鲜美,通过稻田养蟹,农民丰产的同时,又实实在在增加了一笔收入。科技领航,让镇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盐碱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低产到高产,从高产到优质,从优质到集群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阶段性跨越。采访中,一位社员兴奋地对记者说:“以前我们种地都是靠传统经验,现在有了新技术,产量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

图为镇赉县稻田里养蟹实现“稻蟹共生”“朝土地要粮是有限的,朝科技要粮是无限的。”现如今,这句话已经深深印在任志国的心中。科技的力量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镇赉县盐碱地的蜕变之路。曾经寸草不生的荒芜之地,已逐渐展开了一幅金色稻田与河蟹共生的丰收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