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儿子,父亲无奈用铁链锁住他二十几年,怎么回事?

在安徽安庆望江县太慈镇群星村中,总能看到一位佝偻着身子的老人辗转于自家房屋与一间阴暗偏房之间。

他有时会端着饭菜,有时会拿着矿泉水瓶。村里的人都知道,老人是在照顾他被铁链锁住的精神病儿子。

这位老人名为童满阳,儿子名为童结平。

1995年,童结平因为感情受挫成为了一名精神病患者,因为症状不断加重,童满阳夫妇无奈选择用铁链锁住儿子,而这一锁就是23年。

一、一场失败的感情摧毁了家庭的未来支柱

童结平1971年出生于安徽安庆望江县太慈镇群星村。

父亲童满阳与母亲周巧兰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夫妇二人共育有子女三个,童结平是唯一的男孩。

在农村的传统观念中,“养儿防老”根深蒂固。

再加之童满阳自小便身患残疾,左腿行动不便,所以童满阳夫妇将家庭未来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童结平身上。

童结平也很争气,从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都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不仅孝敬父母,干活也肯卖力气。

所以童满阳夫妇十分喜爱童结平。

但一切都被童结平一场失败的感情所摧毁。

“如果知道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绝对不会让他去那里打工。”童满阳夫妇无奈地说道。

童满阳夫妇口中的“那里”就是儿子噩梦开始的地方。

童结平初中毕业后在一家油坊里工作,平日里干活很卖力气,工作逐渐稳定了下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童结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孩,于是便勇敢地向对方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经过一番追求,二人走到了一起。半年后,童结平决定向这名女孩提亲,可女方父母却表示坚决反对。

女孩动摇了,因为父母给她找了个更好的人家。最终,童结平遭到了拒绝。

被拒绝后,童结平变得一蹶不振,精神萎靡。

据童满阳回忆,童结平第一次“发病”是在1995年。

那时童结平逐渐变得精神恍惚,总是自言自语,并且会毫无征兆地四处乱跑,父母多次劝说也基本无果,有时甚至会好几天不见人影。

“望江县城、华阳镇,都跑过,我们年龄大了,哪儿找到人?”童满阳夫妇曾说。

从那以后童结平无法正常工作,吃喝都要依靠自己的父母。

童结平平日里与其他村民见面都会打声招呼,在大家眼中童结平十分正常。

但忽然间却发现,往日里有说有笑的童结平忽然变了个样,变得疯疯癫癫,于是乎围绕童结平的风言风语越来越多。

“他应该是疯了吧……童家的儿子成精神病了……”每当童满阳夫妇听到这些,都会低头绕道而行。

在童满阳夫妇心中,有一份不解与无奈,因为他们不知道曾经生龙活虎的儿子为什么会变成现如今的样子。

也有一份不安与心酸。因为两位老人已年过半百,劳动能力已大不如前,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现在还需要为儿子治病,该如何是好?

可贫穷阻碍不了亲情,童满阳夫妇没有放弃杨童结平。

1995年,童满阳夫妇将童结平送到了安庆精神病医院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治疗。

但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压根支付不起高昂的治疗费用,同时随着童结平症状的减轻,童满阳将儿子接回了家中静养。

对精神疾病了解甚少的老两口认为:童结平已经痊愈,在家养养就能继续回去上班,未来的生活依旧会恢复正常。

但让老两口意想不到的是:童结平出院没多久,便出现了更加严重的症状。

二、症状加重,父母无奈铁链锁儿

先前,童结平还有自理能力,大多时候只会到处乱跑,不会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

可后来,童结平的症状越发严重。“儿子病发作起来我们根本无法控制,他会顺着墙洞往上爬,攀上房梁,最后上了房顶,把屋顶全拆光。有一次,他跑出来点火,把房子烧坏了。”童满阳如是说。

彼时的童结平正值壮年,一旦发作,年过半百的童满阳夫妇必定无可奈何,甚至有可能被误伤。

无奈之下,童满阳夫妇只能找人做了一副铁链将童结平锁在家中。

被禁锢后的童结平一时间无法适应,他嘶吼、谩骂、愤怒,把床毁掉、把窗户拆掉、把身上的衣服也尽数撕掉,用尽全力挣脱铁链,脚踝处尽是鲜血。

看着儿子如此痛苦,童满阳夫妇心中尽是悲痛,除此之外也感到了深深的无助。

首先是因为贫困。童满阳身患残疾,是国家认定的一级残疾人士,妻子周巧兰没有固定收入,童结平自从患病后,也彻底丧失了工作能力,一家三口均为五保户,唯一固定收入就是国家下发的补助金。

补助金支撑三口的吃穿住行就已经十分极限,更不要说支持童结平看病。

其次是因为对儿子未来的担忧。老两口在世一天,童结平的基本吃穿可以得到保证,但如果老两口驾鹤西去,谁来照顾童结平呢?这让老两口十分担忧。

担忧归担忧,儿子还是需要吃饭照顾,老两口的日子也要继续。所以在本该享福的年纪,老两口要继续为生活“奔波”。

没有单位雇用老两口,老两口便自力更生,周巧兰平日里会外出拾荒贴补家用。

童满阳则会靠着给他人修补衣服赚取一些外快。

这些钱基本有两个用途,一是用来改善儿子和家人的伙食,买一些荤腥。二是存起来,供儿子看病使用。

农村里偏方、土方多,周巧兰经常会“求来”一些让儿子使用,有时甚至会来到“神仙像”、“庙坊”之前求神拜佛,可儿子的病依旧不见好转。

三、解锁童结平,送医救治再现笑容

2013年,当地政府得知了童结平一家的遭遇,在政府的帮助下,童结平再次被送医救治。

这一次治疗取得了短期良好的效果,但在出院后不久,童结平再次发病。

自那以后,童满阳夫妇似乎也失去了信心。“孩子病了这么久,我们不指望他好,我们活着,能给他一口饭吃就行。”周巧兰哭着说道。

童结平依旧被锁在那间阴暗的偏房中,这已经是童结平被锁链束缚的第18个年头。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童满阳夫妇依旧坚持每日为童结平送来饭与水,“我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童满阳端着伙食,佝偻着身子走向童结平所在的屋子。

童家一年到头几乎吃不到荤菜,饭菜种类也十分单调,大多都是自家种植的蔬菜,即使如此,童结平每次也能把饭菜打扫地一干二净。

因为童结平会随地大小便,弄得房间内腥臭难闻,为了让儿子过得舒服一点,童满阳夫妇定期会打扫他的房间。

一天三顿饭,一次卫生清扫。童满阳夫妇试图让儿子过的规律正常。

但因为长时间的与世隔绝,童结平的语言功能严重退化,经常说一些正常人听不懂的“语言”,眼神也没了神,总是呆呆直直的状态,有时见到外人,会蜷缩在角落,露出十分恐惧的神情。

三年后,童结平一家的遭遇被媒体关注,不少记者来到童结平家中采访。

看到家中来了许多外人,童结平“害怕”极了,他上身裹着破烂不堪的棉袄,整个身子蜷缩在一起,躲到了桌子下面,显得十分无助。

人们不敢相信,一个正常人怎么会变成了“野人”?

在媒体和社会的大力宣传报道下,相关部门准备帮助童结平“解锁”,并送医救治。

2017年2月10日,童满阳接到通知:已经为童结平联系好了医院,现在需要给他“解锁”!

童满阳抬起颤抖的手,激动地打开了束缚童结平23年的锁链。随后亲戚帮助童结平洗了澡,并请来了村里的剃头匠,给童结平修剪了头发和胡须,经过一番收拾,童结平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在家人和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童结平被送往市第六人民医院就医。经过8个月的治疗,童结平的精神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可以与人进行简单地交流了。

得知儿子的病大有好转,八十多岁的童满阳夫妇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带着自己做的月饼和鸡块,亲自来到医院看望儿子。

童满阳见到父母后显得很高兴,一边挠着头,一边傻笑着。

童满阳将月饼和鸡块拿出,迫不及待地递给了童结平。

“现在是中秋节吗?”童结平问父亲。他接过月饼和鸡块吃了起来,从侧面能够看出,童结平笑了。

看着儿子的状态逐渐恢复正常,童满阳夫妇俩留下了眼泪。

按照医院的规定,精神病患者的探视时间只有一小时。时间过得很快,童满阳夫妇要与儿子告别了。

临行前,童满阳嘱咐儿子在医院要听医生的话,好好治疗,童结平点了点头便向病房区走去。

彼时的童满阳夫妇已经年过八十,并无能力照顾童结平。得益于积极的国家政策,童结平直到现在还在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与悉心的照顾,精神状态也保持得不错。

正如童满阳夫妇所说:“感谢祖国,感谢党,我们每年都能领到5000元左右的补助金,吃穿没问题!”

四、铁链是一种畸形的保护

其实在全国还有许多像童结平这样的重度精神病患者。

或许他们和童家一样因为家庭困难所以无力救治,但也有很多家庭碍于面子,觉得精神病难以启齿,索性放弃治疗,直接用锁链将病人锁起。

就在去年,东北大庆的一名32岁男子刚刚被“解锁”,他在17岁时不幸患上精神病。

父母碍于面子,并没有及时送医,而是将儿子锁在家中,甚至对外宣称儿子失踪了!

虽然这对患者是一种保护,可以防止他们走丢、自伤自残,但也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但这却是一种畸形的保护。

因为长时间束缚不仅会导致患者身体机能的倒退,甚至会引发其他身体疾病。

而且长时间的封闭会让其逐渐脱离社会,自主意识、学习意识、社会伦理道德……会逐渐模糊甚至更加混乱。

家人毕竟不可能一生一世照顾患者,如果有一天患者脱离了家人的照顾,会不会跑到大街上、学校里、商场里……

或许会有更多的群众因为患者的疯狂行为而受到牵连。近些年,关于精神病患者杀人、伤人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所以面对精神病患者,应该及时送医救治,而不是一锁了之。

这是精神病患者的唯一出路,也对整个社会有巨大利好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制度的完善,社会对于精神病的关注度、容纳度也随之提高。

近些年来,针对重度精神病患者的“解锁行动”也越来越多,政策也越来越好。

所以希望人们可以放下心中的芥蒂,这不仅是在帮自己,也是在帮整个社会。

最后,希望童结平早日康复,可以尽早回家担起那一份本该属于自己的责任,尽一份迟到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