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 以文学视角书写的仡佬族历史

在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中,仡佬族人口虽然不到60万,但却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生存发展的历史悠久。今天,仡佬族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分布,但大部分)百分之九十六以上居住于贵州。仡佬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仡佬族文学亦丰富多彩,为这样一个民族书写文学史很有必要。王刚、唐燕飞、孙建芳所著《仡佬族文学史》一书,初步建构了描述仡佬族文学历史发展脉络的结构体系,并且对各个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的仡佬族作家作品进行了系统地梳理、概括和总结,且不乏精彩的评价。

对于仡佬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发行,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即受到了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更是有了长足的推进,但相比其他民族民间文学的成果而言,仡佬族民间文学在搜集、整理和出版方面的成果还不多,完整、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则更少。而对于仡佬族文人文学、作家文学的研究,近年来虽然有论文时见报刊,并且也出现了相关的硕士学位论文,但总的来看,有关仡佬族文学历史与现状的研究还较薄弱,且呈零星、分散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仡佬族文学史》以通史的方式,从先秦一直拉通到现当代,既论述仡佬族民间文学,也介绍仡佬族文人文学,系统、完整地对仡佬族文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叙述和阐释,具有开创意义。

该书“绪论”部分是对仡佬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和描述,并探讨了有关仡佬族文学的几个理论问题,这一部分属于宏观背景的研究,不仅对仡佬族文学历史脉络的展开是必要的参照,从结构来看也是必需的逻辑铺垫。这部分厘清了有关仡佬族历史与文化的重大问题,有助于读者对仡佬族作家与仡佬族文学的理解。

第一编是对仡佬族民间文学的系统研究,第二编、第三编、第四编则集中于仡佬族文人文学的历史发展。四部分合起来是全书的主体。其中,第一编将仡佬族民间文学分为神话、古歌、传说、故事、歌谣、傩戏等六大类进行系统性研究,关注到了仡佬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与出版的既有成果,且对每一类型,都注重概括其总体特征,其思路相当缜密。尤其把傩戏当作民间文学的一种类型,与神话、古歌、传说、故事、歌谣等放在一起对等研究,这是创新,颇具学术前瞻性。

该书的第二编、第三编、第四编是对仡佬族文人文学史的集中研究。首先,研究者对作家主体民族身份的认定有自己的原则和理论依据,在论及古代仡佬族作家时,均对其仡佬族身份或为什么把他看作仡佬族作家等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论证,注意史料的发掘、分析和运用。其次,该书对古代、近现代及当代仡佬族作家作品有较全面深入的分析,这是该书的一大着力点,同时也是一大亮点。研究者不仅注重对每一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仡佬族作家的创作成就进行总体的概括性评价,而且还对各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有代表性的仡佬族作家作了分类,分别按不同的文体,以成就高低、影响大小等为序,逐一分章分节作了介绍、分析和论述。

视野开阔,运用的材料、资料丰富翔实,可信度较高,有关仡佬族作家的章节细目亦方便阅读和查找,符合文学史撰写的体例规范。同时,对仡佬族文学历史发展脉络的把握,以主流文学史的分期断代为依据,对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历史阶段的仡佬族作家的认知与评价,均能紧紧结合主流文学史的分期断代及主流文化思潮的发展,来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仡佬族作家作出恰当评价。因此,该书虽然只是单一民族的文学史,但亦折射了中华民族宏大历史、宏大叙事的走向与趋势,科学、规范,且有大局意识。

该书作者王刚等人长期生活在仡佬族相对比较集中的黔北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学研究成果的积累,对不少当代仡佬族作家都非常熟悉,在此基础上推出的成果,可信度高。仡佬族民间文学作品部分涉猎广泛,举证有理有据;在对仡佬族作家文化身份的认定及相关作品的发掘方面,所有论述均建立在相关的学理基础上,判断、评价、阐释力求有理有据。尤其是第四编“当代文学”部分,差不多可以说是仡佬族当代文学的一部信史,对相关作家和作品,可谓持论有度,评价中肯。

仡佬族文学是仡佬族历史文化、中国多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学视角书写仡佬族历史,展现仡佬族发展历程,呈现中华民族文学多元一体的图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进程,这对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有着重要作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潮流中不可或缺。同时,该书对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的文化历史与文学历史的研究,也是重要的拓展与推进。

(作者系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贵州民族大学教授)

文/ 杜国景

编辑/刘立超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热门相关:血战天下   重生嫡女谋天下   第99次离婚   隐婚101天:唐少宠妻成瘾   我真不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