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研学切莫“游”而不“学”

暑假来临,少年外交官、清北学霸营、探秘博物馆、重走丝绸之路……各种五花八门的研学旅行产品让不少家长挑花了眼。日前,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广大消费者,正确看待研学作用,理性适度消费。

江苏省消保委此前发布的研学旅行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研学旅行存在游而不学,研学效果不达预期;质价不符,部分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安全保障不够,出行食宿存在隐忧;师资存疑,导师行为有待规范等问题。事实上,不仅在江苏,全国几乎所有地方的研学活动,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因此,发布研学游“避坑”提示很有必要。

“研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探究式学习”,主要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多以旅行方式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能力,被视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出路,备受热捧。开展研学确实有必要,不仅是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尝试,也是锻炼孩子们独立性、实践性以及社会认知能力的一个途径。

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就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可见,研学得到了国家的鼓励和支持。

但研学在实践中还是出现了“变味”倾向,不仅研学费价格偏高,还出现了其他乱象,如内容安排随意、路线设计不合理、“只旅行不研学”等。尽管事先为研学活动设置了主题,还编写了研学手册,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实践。但实际操作中,不乏学生将研学几乎等同为“野游”“野炊”等,学生群聚在一起玩手机、打游戏成了常态。

对此,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望子成龙”的家长也不要过分“鸡娃”,否则,研学活动肯定不会有令人期待的结果。研学的好处很多,既是德育教育、社会教育、国情教育,也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乃至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但研学不能只有“生意”没有“教育”。唯有让研学机构“守规矩”,才能使研学真正发挥作用。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天放

责编:杨虹磊【责任编辑:王舒娴】

热门相关:谁杀了她   医门宗师   最强神话帝皇   风流医圣   学霸,你女朋友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