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品展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创作教学展亮相中国美院美术馆

熔古铸今 返本开新

杭州日报讯 6月12日,“熔古铸今——中国古代艺术品展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创作教学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

此次展览为西泠印社与中国美术学院的战略合作项目之一。展览分为“丹青蕴彩”“金石镌华”“格古通今”三个板块,共展出西泠印社社藏精品260余件、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学生作品100余件。

“这次展览也是西泠印社首次大规模地出借精品,要让大家来关注经典,学习经典。”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表示,西泠印社在创社之初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经过120年的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石收藏体系,始终致力于中华文脉的传承与发扬。“西泠印社有金石篆刻、中国美院有创作研究,此次展览是浙江传统文化两个顶流品牌的结合,是新时代下对于传统艺术的一种新的尝试、新的解读。我觉得这次展览是一个开端,期待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成果。”

“西泠先贤、艺专先师,他们秉承传统文人的气韵风骨,也确立起现代艺术家和教育家的专业理想。无论艺术创作还是专业教学,他们承传统、续古道,同时又出新意、开新局。”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高世名认为,书为心画,书史亦是中国人的心史。“今天我们的书法篆刻教学中,依然保持着一种艺术的通境。维系这通境的关键,是金石文字之学。”高世名说,“作为书法研究和教育的基础,就是要守护这文明之根。我们不但要熔古铸今,还要返本开新,不但要‘守常达变’,更要‘以异现常’。如此才能保持书法篆刻的源头活水、赓续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

参展学生代表、中国美院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徐鹏说,“作为学生,我们力求在书法的学习与创作中保持作品的真实感与自然感。此次展览我选择了王铎、赵之谦、奚冈三位大家的作品作为范本,并上溯颜真卿、米芾,寻找我个人风格与古代作品相契合的落脚点,最终完成我的创作。古代书法作品所蕴含的历史韵味,与我们今天的创新尝试交相辉映,让我深受启发,思考如何在未来的作品中平衡传统与现代,实现艺术的交融与升华。”

中国的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它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心灵的寄托。“丹青蕴彩”板块精选了西泠印社社藏的四十余件书画精品,这些作品涵盖了明清以来的诸多名家,它们不仅是艺术史上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观众在此不仅能享受到一场艺术盛宴,更能深入领略作品中所蕴藏的“物我同一”的心灵境界,感受到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与传承谱系。“金石镌华” 板块所展示的金石作品,不仅体现了西泠印社深厚的金石收藏底蕴,更得到了上海博物馆与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使展品品类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拓展。整个板块以金石文字为轴心,贯穿艺术与学术两条脉络,力求展现金石领域的多元面貌,让金石镌写历史,传递今声。

在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创新之间,如何找到平衡,实现对接与转化,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一直以来的追求。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自创办之初,便提出“穷源竟流、抗志希古”的学术主张,鼓励学生深入传统,汲取经典,同时勇于创新,探索新路。“格古通今”板块中,集中展示了五十余位学生的书法篆刻作品,这些作品是对“丹青蕴彩”与“金石镌华”两个板块展品的深入探索。学生们通过实临、意临相结合的方式,仿作、创作相贯通的手法,上溯源头,梳理脉络,展现出对古代经典书印作品的多方面、多样化解读。这不仅体现了年轻学子对“熔古铸今”的深刻理解与追求,更是对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教学理念的笃行和呈现。

漫步展厅,观众能从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蓬勃活力。展览将进一步推动书法学与文博学的交流与融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展览将持续至7月1日。

热门相关:爆萌宠妃:邪帝,要抱抱   煌煌天道无上剑宗   女王嫁到:老公,太凶了   隋唐君子演义   非人类基因统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