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狗狗会传染狂犬病毒?请远离这“八大狂犬病误区”!

近日,四川、内蒙古、广西等地接连发生恶犬伤人事件,引发网民关注,“狂犬病”这个让人谈之色变的病毒性疾病一时成为热词。“可防不可治”的狂犬病病死率几乎100%,而规范的暴露后预防几乎100%有效。因此,掌握正确的狂犬病预防知识非常重要。鉴于公众对于狂犬病的认知存在种种误解,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特梳理八个较为典型的误区,请大家知晓、牢记。

误区一

只有狗会传染狂犬病毒?

真相: 我国各地因动物致伤而就诊的患者中,80%-90%为狗引起,7%-15%为猫引起,4%左右为鼠类,其余为猪、蝙蝠等其他动物。事实上,犬、猫、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猫鼬等食肉目动物都是狂犬病病毒的储存宿主,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成为传染源。因此,接触以上动物,均要按照狂犬病暴露进行处置。

误区二

得了狂犬病会像狗一样叫和爬?

真相: 在很多关于狂犬病的谣言里,都会用“患者学狗叫”这一点来博眼球。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被咬伤部位感觉异常或刺痛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虽然患者发病后可能会因为肌肉痉挛导致四肢运动不便,或者咽肌痉挛导致声音改变,但不会出现像狗一样爬和狗叫这些症状。

误区三

家养狗不会携带狂犬病病毒?

真相: 看似很健康的狗也有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虽然与狗亲吻致病几率并不是太高,但是如果我们口腔粘膜溃疡,那么就会有患狂犬病的风险。此外,带狂犬病毒的流浪狗、野狗活动范围比较大,将病毒传播给健康动物的几率很大。所以说,家养犬、猫必须注射防疫疫苗。被家养犬咬伤或抓伤也要及时清理伤口,并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才能防患于未然。

误区四 狂犬病潜伏期长达十几年?

真相: 该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至3个月,个别人可短至几天,长至1年以上,目前公认的最长潜伏期是6年。狂犬病目前属于“可防不可治”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高达100%。在亚洲和非洲,狗是主要的传染源,猫也可以传染狂犬病。如果不慎被动物咬伤,首先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与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随后及时到指定的狂犬疫苗接种门诊就诊,对伤口进行分级诊断,尽快完成疫苗接种,有必要时,接种被动免疫抑制剂(蛋白)。

误区五 受伤出血之后才有必要注射疫苗?

真相: 如果与动物的接触中被动物咬伤或是暴露了,应针对不同的暴露程度,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皮肤的暴露程度分为三级:

1级暴露为接触或喂养动物,无需进行任何处置;

2级暴露的情况有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是无出血情况的轻微抓伤,此种情况应立即处理伤口,并及时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3级暴露的情况有破损皮肤被舔触、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及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若出现3级暴露,除了按2级暴露处理外,还应按照相关规定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只是和野狗亲密接触、被动物用舌头舔触(被舔皮肤破损),也可能会感染狂犬病毒。

误区六 狂犬病疫苗可以晚几天再打?

真相: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是越早越好!被狂犬病高风险动物抓伤或咬伤后,狂犬病的预防就是“与死神抢时间”。狂犬病的潜伏期多为1~3个月,1周以内或1年以上极少。然而,每个人发病前,潜伏期的长短并不确定,因此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时间应越早越好。需要注意的是,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并不是单纯打疫苗。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包括及时的伤口处置,合理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以及接种狂犬病疫苗。

误区七 打一次狂犬病疫苗,终身免疫有效?

真相: 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而对于再次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目前仍存在争议。世界卫生组织在2018年4月公布的《WHO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提出:已免疫的任何年龄段的个体,如果有记录证明已经进行过暴露前预防或至少2剂次以上的暴露后预防接种,则可不用注射免疫球蛋白。若再次暴露发生在前次暴露全程免疫后3个月内,一般不需要再次接种免疫;若发生在3个月后,则要在被咬当天和第3天各肌肉注射1剂疫苗。

误区八 孕妇不能接种狂犬疫苗?

真相: 狂犬病疫苗是灭活疫苗,目前狂犬疫苗无禁忌症,孕妇、哺乳期、老人和儿童(包括婴幼儿)打狂犬病疫苗均是安全的。因此,无论是备孕、怀孕或者哺乳期都可以接种狂犬疫苗。狂犬病毒是致死病毒,如果孕妇发生了狂犬病暴露,一定要及时、全程、足量、规范接种疫苗。

“知真相,不恐狂”,在全国各地加强养犬管理措施的当下,“依法养犬 文明养犬”已成共识。如果你不慎被动物咬伤,要正确处理伤口,防止感染,必要时一定要前往医院救治。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本文综合央广网、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羊城晚报客户端等)

热门相关:呆萌小昏君:邪尊,花样宠!   大时代1994   呆萌小昏君:邪尊,花样宠!   大时代1994   仙府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