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坚守初心,“大金砖合作”前景可期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即将在俄罗斯喀山举行,今年是“大金砖合作”开局之年,此次会晤是在金砖扩员后首次举行,其发展态势与走向引起整个世界关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精神是金砖机制的初心所在。进入“大金砖”时代,继续坚守初心,团结和带领广大发展中国家通过多边合作,促进全球公平发展与共同安全是金砖机制的历史使命。
二战后,西方主导的国际多边机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决策权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地位,话语权十分有限,只能被动接受西方设定的规则。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西方主导的国际多边机制长期占据重要地位,成为维系西方近年来宣扬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支柱。然而,这些国际机制自诞生之日起便带有明显的等级制特征。在等级制框架下,国际机制的运作往往受到西方国家及其利益集团的影响,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其主要目的是维护西方国家的主导权,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权利与参与全球治理的机会。这种等级制的治理结构不仅导致了议程设置、决策过程以及资源分配上的不均衡、不平等,还使得一些重要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减贫、地区安全等,因不符合西方少数国家的意愿而被搁置或延误,使得全球治理陷入困境。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初心,致力于通过平等协商和互助合作,推动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为全球治理注入更多元、公平的元素。金砖国家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利益的维护,还在更广泛的国际舞台上推动全球治理结构的深层次改革。金砖国家定期举行高峰会晤,开展多边合作,致力于在联合国、G20等多边组织中,推动全球治理结构的转型。这种多边合作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涵盖了安全、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相较于传统西方主导的国际组织,金砖国家呈现出鲜明的公平与多元特征,展现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目标,即通过多极合作应对全球挑战,而非依赖少数国家的主导力量。金砖合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平等参与全球事务的平台,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目前,对于金砖国家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内部的机制建设,包括伙伴国机制、支付机制、共同经济空间机制等,将金砖国家合作引向制度化深度发展之路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然而,即使是在金砖国家通过投票决定暂停扩员后,土耳其、斯里兰卡、古巴、马来西亚仍然表态申请加入金砖机制,足以证明金砖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吸引力。
金砖国家机制也是通过联动互助实现合作共赢的典范。作为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代表,金砖国家机制体现了相互之间以合作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生动案例。尽管成员国之间的文明背景、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同,但这并不影响金砖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反,金砖国家非常清醒地知道,只有团结协作、联动互助,才能在21世纪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建构中实现弯道超车,实现合作共赢。
金砖合作机制强调协商一致,在决策过程中确保各成员国的意见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这使得金砖合作机制能够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更加公正、合理和有效。同时,金砖机制的开放包容直接推进了“大金砖合作”的形成,“金砖+”模式扩大了金砖合作机制的国际合作网络,使得这个机制可以联合更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金砖合作机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议题设置上更加注重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关切。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始终将发展作为最重要的合作领域,致力于推动全球共同发展。金砖国家通过开展务实高效的合作,不仅促进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已经超过50%,为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平衡复苏提供了动力支持。近期,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预测,金砖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占比将持续增长,到2028年可达38%左右。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预测,2024年七国集团占全球GDP的比例将跌至29.44%。经济体量的一升一降,不仅鲜明地反映了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率的变化,也明确地宣告在国际权力体系重组中应该赋予金砖国家相匹配的国际权力。
回望过去,金砖国家机制的蓬勃发展及其影响的不断扩大,是坚守初心的结果。展望未来,金砖国家机制将进一步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指引下,通过更加平等合理的合作方式,继续推动全球治理的多元化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平衡、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大金砖合作”前景可期。(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