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宁:瑷珲腾冲线——中国现代化的新增长极
1935年,年轻的胡焕庸先生在《地理学报》发表《中国人口之分布》,提出了著名的“瑷珲—腾冲线”概念。他利用当时还是十分粗略的人口统计数据在中国地图上标记出了当时中国的人口密度,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的空间分布规律。这条黑龙江省瑷珲县和云南省腾冲县之间大致呈45度的直线,将全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个部分,其中东南部国土面积约占当时中国总面积的36%,而人口占到总人口的96%;西北部国土面积占64%,人口却只占4%。“瑷珲—腾冲线”用一个经济地理学概念集中反映出中国东西部之间人口分布的巨大差异,进而集中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从“瑷珲腾冲线”入手应对发展不平衡
自胡焕庸先生发现并提出“瑷珲—腾冲线”以来近90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这一基本国情尚未因此发生根本改变,“瑷珲—腾冲线”依然如故。在今天看来,“瑷珲—腾冲线”不仅是中国发展不平衡性的经济地理分界线,更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历时态的分层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从落后农业国一跃成为强盛的工业国。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主要是在“瑷珲—腾冲线”以东,即东南沿海地区以及北上广深等超级大都会。经历了40余年的大发展,中国东部地区发展趋于饱和,同时资源短缺、生态劣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今天“瑷珲—腾冲线”以东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足40%,居住着近90%的人口,产生了90%的GDP。而“瑷珲—腾冲线”以西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超过60%,人口却只有10%,产出10%的GDP。这意味着,中国工业化主要是在“瑷珲—腾冲线”以东地区已经完成。那么中国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构建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理念。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我们看来,就可以从集中反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的“瑷珲—腾冲线”入手。
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着眼“瑷珲—腾冲线”,观察和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问题。从2021年开始,我们用三年时间分阶段完成“瑷珲—腾冲线”沿线的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我们把近90年前胡焕庸先生在“天上”划出的那条线拉到了地上,从而大大深化了关于“瑷珲—腾冲线”的认识。我们把“瑷珲—腾冲线”称为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线”,即标识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区域性差别的地形线、气候线、经济线、民族线和文明线,即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分界线。我们还进一步意识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沿“瑷珲—腾冲线”东西两侧呈现“错配”分布。经济禀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当今中国居于世界前列的资源有人力资源、市场资源、水能资源、煤炭资源。但这四大资源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水能和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瑷珲—腾冲线”以西及沿线地区,而人力和市场等社会性资源主要分布在东侧。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现实,也是需要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花费巨大成本的问题,中国需要大范围、大体量、远距离地调配资源。思考如何破解这一长期以来束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再次变得迫切,尤其是在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最后也是最关键时期。
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寻求破局
“瑷珲—腾冲线”古已有之,历朝历代都曾以不同方式试图解决由其带来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采取了“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等多种措施,试图破解这一困扰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难题。这些措施和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要破解这一难题却很难一蹴而就。根据我们的研究,事实表明,在当前条件下仅仅通过普惠性政策支持,很难快速在东北、西北、西南这些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建立起新的增长极,要破局还应继续增强相关战略、策略和政策的针对性。
我们认为,解决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以适当回头看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最初的1979年,中央即决定在东南沿海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采取的重大措施,也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最为成功的经验,这些特区先后成为带动地区乃至全国发展的增长极。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特区经验”的核心是“就近原则”。当年深圳等特区以及后来东南沿海地区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比邻境外国外经济发达地区,依托域外资本、技术、市场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今天中国要构建新发展格局仍然脱不开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下来的经验。在我们看来,新发展格局建设不能依靠“运动战”而应采用“油点战术”,即依托东南沿海及大都市经济优势,就近采取逐步渗透和逐步推进的战略与策略。而“瑷珲—腾冲线”就是就近发展的天然区域。根据我们多年的考察和研究,“瑷珲—腾冲线”沿线区域已经具备了延续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和资源。“瑷珲—腾冲线”从东北到西南斜跨中国版图,绵延近3700公里,沿线经过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和云南等8省区的26个地级市(州、盟),幅员9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9.72%;沿线区域拥有耕地约1959.32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52%;沿线区域人口近70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5%。“瑷珲—腾冲线”沿线及以西地区蕴藏大量自然资源,是我国水能、煤炭、森林资源以及光伏、风能的富集地区。
从自然资源角度看,中国水能在全世界“一骑绝尘”,是绝对的第一大国。中国水能主要蕴藏于西南部的三条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占全国水能资源总量的近70%。其中仅大渡河全流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就高达3459万千瓦。这三条大河正好在中国四川西部和云南北部与“瑷珲—腾冲线”映带左右。中国第二大富集资源是煤炭,煤炭是能源工业和化工工业的基础。中国煤炭产量世界第一,蕴藏量世界第二。中国煤炭资源70%分布在“瑷珲—腾冲线”沿线及以西地区。光能、风能是未来主要的新能源、绿色能源。而作为幅员世界第三的大国,中国现在是全球光伏、风能发展的第一大国。“瑷珲—腾冲线”沿线及以西地区更是未来发展光伏和风能的天选之地。
沿“瑷珲腾冲线”打造新增长极
“瑷珲—腾冲线”已经具备了形成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第二波的基础性、潜在性条件。我们认为,开发“瑷珲—腾冲线”的基本策略可以是:在“瑷珲—腾冲线”沿线,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地点、地区,建设一批高起点、采用新技术,符合“双碳”目标且有利于发挥当地经济禀赋的新产业,并以此聚集人才、吸引投资、形成市场,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形成经济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成为新生经济带、城市群。新生经济带对新技术和资本以及劳动力的需求更多、空间更大,未来“瑷珲—腾冲线”沿线区域的开发将在我国协调、平衡、绿色、可持续的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瑷珲—腾冲线”沿线具备一定基础的城市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新星”。其中最引人瞩目、最具典型意义的是成渝双城经济圈。这里已经形成了西部内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加之达州市、万州区、开州区组成的“万达开”统筹协调发展示范区,在中国西部已形成两条新经济带。尤其是成都,已经脱颖而出,成为北上广深之后的第五大都会。地处“瑷珲—腾冲线”区域的成渝、“万达开”两个新兴经济带,为整个东北、西北、西南以及中部的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我们认为,成都以及成渝经济带可以作为未来“瑷珲—腾冲线”开发、新格局构建的样板。
“瑷珲—腾冲线”沿线及以西地区蕴藏着巨大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那里将是未来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新边疆”。集中力量开发“瑷珲—腾冲线”沿线区域应成为构建中国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瑷珲—腾冲线”上一旦形成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新增长极,将会大大缓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而有力带动新发展格局构建。
我们期待着,未来30年里在“瑷珲—腾冲线”上广袤俊美的山川峡谷、森林草原、高原荒漠上,能够看到人类又一次伟大的开发、伟大的进军!向西!向西!向着“瑷珲—腾冲线”,去探索和创造中国更美好的明天。(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大学讲习教授)
热门相关:福慧双全 拳皇之梦 无敌大佬要出世 大金主,你别假正经了 美漫之大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