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鹏:两会在即,“多干实事”的信号鼓舞人心

编者的话: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今年的全国两会将聚焦哪些话题,释放什么信号?本报从今天开始刊发系列文章,从不同角度为读者解读全国两会。

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国际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中国经济进入爬坡挺进的关键时刻,大家对两会寄予热切期盼。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仍处在转型加复苏的势能累积期,金融领域、房地产领域、外贸领域、新经济领域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转型和创新挑战。总的来看,新旧动能发展进程相互交织叠加,还没有进入完全定型阶段。近期,有关会议释放出下一阶段推动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信号,可以看作两会的“先声”。笔者认为,有四个方向非常重要:

一是找准切入点,切实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扩大市场需求。今年2月23日,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重点研究了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问题。去年12月底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相继就“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等主题,加强研究并部署政策措施。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找准工作抓手、开辟路径、落实落细,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扩大投资、消费和增加就业。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保障机制,提升科技创新效能,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涌现。以科技创新赋能各重点产业,激发新的消费和投资场域,同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中央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九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一条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而无论是扩大国内需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还是抓好“三农”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都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在全球产业竞争和各国综合实力竞争的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创新保障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深耕、升级庞大的国内市场,塑造新兴产业集群,开辟新产业赛道,促进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

三是推动金融强国建设,完善金融管理和发展体制,释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活力。我国已形成良好的一二三产业基础,市场发展空间宽广。但客观而言,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地方投资平台、中小金融机构、股票市场、房地产金融等方面还面临着风险隐患较大、监管措施和人力不足的问题。从监管上看,系统化思维不足、缺乏监管抓手等问题同时存在。今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要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总结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经验教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统筹资本市场和其他金融领域的监管,更加注重贯通资本市场和整体经济系统的有机反馈、相互作用链条机制。不能仅就股市论股市,也不能仅就融资论融资。2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进一步做好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工作,体现了对金融稳定工作的高度重视。

四是进一步增强为民意识和民生福祉意识,加强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两方面统筹,使高质量发展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增强为民意识和民生福祉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意识要体现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市场流通、金融运行、行政监管、司法执法等每一个环节。优化营商环境和端正政绩观是紧密关联的,风气越清正、制度越公平、政策越稳定透明,各行各业真抓实干、多出业绩的氛围就会越好。(作者是资深财经评论员)

热门相关:资本大唐   神秘老公,晚上见!   神秘老公,晚上见!   甜蜜隐婚:老公大人,宠上瘾   貌似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