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促进新一轮入境旅游需打好三张牌

1月11日,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新措施,国内各大中心城市能否深挖自身潜力、利用资源更好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备受关注。

中心城市是全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北上广深、成渝津汉等国家中心城市也一直是全国入境旅游的首选口岸。是否拥有管理完善的枢纽型口岸,更是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政策建议角度看,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上述中心城市新一轮入境旅游在2024年需打三张牌。

第一,打好“唯一牌”。什么是各中心城市在吸引国际游客方面特有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内容,这确实需要细致梳理,更需要创意策划。作为中国的“国家门户”,中心城市拥有的各项“世界之最”应当进行深度文旅开发,通过有效策划,成为提升来华入境旅游活动吸引力的抓手。但是,如果只是筛选、整理出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和场馆、空间,并向世界宣介推广,而不进行打出“唯一牌”的文旅策划,可能无法做到有效引流。笔者认为,可以从“世界第一”“全球唯一”入手,联手打响“Only China Cities”品牌,深度赋能和助力入境游。

各中心城市在盘点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为了吸引国际游客,需要拿出更多新创意、新方案。例如目前世界最长运营里程的地铁排名为中国城市包揽前六(沪、京、广、深、成、杭),是否可以在这一世界之最的基础上,联合策划“Only ChinaMetro”及其文旅品牌方阵?同理,在中国城市拥有“世界之最”头衔的港口、公园、剧场、步道、书店、餐厅都可以策划一系列的活动。在做好海外推广之外,更要做好国际游客的到访体验,如小额支付、语言服务、公共交通、应急管理等。

第二,打好“在场牌”。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旅游体验加速从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为主转变,旅游场景加速从旅游景区向全域旅游转变,旅游供给加速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

面向入境旅游,各中心城市和枢纽型口岸的城市可将今明两年明确定位为本市的“入境旅游年”。笔者认为,应充分立足本位,出更多“实招”“绝招”。让更多的国际游客入境后一落地即体验到在中国旅行的便利,使“中国城市便捷”形成口碑效能,让中心城市的“在场牌”发挥更大效应。

一是推动各行各业的外语语言服务能力全面提档升级。面向入境游,中心城市需要针对“在场感”,出台和实施城市语言景观、外语语言服务整体提升方案。鼓励国际游客对城市的文旅场景现场提出改进意见,形成更多的现场办公、在场解决案例,让城市现场的入境旅游友好度“有口皆碑”。

二是打开更多的都市文旅空间,拥抱City Walk(城市漫步),满足各类海外游客“碎片化”的旅游观光需求。“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的城市特色,是我国中心城市深化全球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的基底。在入境旅游已经走向全域化的今天,中心城市要勇于打开更多的都市文旅空间,开发更多元化的城市漫步线路,大众化和小众化相协调。主要城市可推广和升级“建筑可阅读”,使之成为“建筑可多语阅读”,盘活此类文旅资源的入境游引流能力。

第三,打好“未来牌”。让“到中国看世界城市未来,看得到的中国未来城市”成为继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精神的箴言,打好新一轮入境旅游的“未来牌”,是吸引国际游客的长久之计。城市未来场景及其话题感,应当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成为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的主题。

在新阶段新起点,中心城市应集中一批资源,在国际上打出中国城市的“未来牌”并错位发展:面向2035、通向2050,形成“到中国看世界城市未来”的长期化城市国际营销主题。目前,国际上打“未来牌”较多的城市,有迪拜未来博物馆(Museum of the Future)、柏林未来博物馆(Futurium)等。特别是2022年开馆的“新秀”、拥有科幻造型的迪拜未来博物馆,在刺激迪拜入境游恢复、提升方面堪称“利器”。相关经验可供中国城市参考。

目前,有潜力对我国中心城市未来甚至全球城市未来场景进行展示的入境旅游目的地还比较缺乏,因此需要深度策划和推出“中国未来城市”系列入境旅游产品。例如,可以“借壳”各大城市规划展示馆、科技馆等城市文博场馆,在提振新一轮入境旅游的大背景下打出中国城市版的人居生活方式“未来牌”。还可引导市内高校、科研单位、文化界在本市“国际旅游年”期间举办系列“未来城市”学术活动,选准各类国际热议的未来城市话题,吸引广大海外专业人士到来。

此外,笔者认为,对民间性质的国际邀请活动或创意类国际联谊,也可纳入各中心城市未来节日假期活动的内容,进一步体现中国的开放包容态度。(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热门相关:官策   官策   随身英雄杀   陆先生偏要以婚相许   大明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