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见人厌的生姜,怎么就成了网红了?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

挂一个著名国内cOSER:姜。

先别误会,如果看着文章的您恰好是位coser,并且姓姜或是cn里带姜,我们没有在针对您。

cos界有且只有一个经受过群众考验,受到网友广泛“认可”的姜老师,那就是:

生姜。

这位姜老师仗着自己出的cos还原,肆无忌惮的出现在各位网友的外卖或者午饭里,打得人措手不及丢盔卸甲,可以说,它就是最还原的coser,也是最人见人厌的coser。

最开始,它只是出些土豆丝,炒笋等比较普通的菜,而最近随着姜老师的名号在互联网上大火特火,开始越来越过分,鸡腿土豆什么的都是基础操作了,藕片,金针菇,薯条,鸭肠……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姜老师cos不到。

所以,姜老师是如何成为了如今广受赞誉却又人见人厌的样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扒一扒这个最近中文互联网最火的“coser”。

姜的coser之路

首先,姜老师的底子实在是太好了!

它内外都是偏黄的颜色,稍加处理就能与很多食物有八九分相像,只过一遍油,它便可cos成土豆,如果多加一点酱油,它就能无缝衔接变成卤鸡腿……甚至还能靠着以假乱真的颜色cos蛋黄。

而在此基础上它还有着很重的纤维感,非常方便塑形,只需稍微进行雕琢,刻出凹陷与纹理,它便可以cos成菠萝黄桃这种听上去更加“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

更不当人一些的话,你完全可以舍弃生姜本来的颜色,用高超的“雕刻技术”搭配姜老师多变的形体,创造出姜鸡爪乃至姜虾仁这种更加阴间更加“还原”的作品。

然而,这些还不是最过分的。

作为一种主要食用部分为根的植物,姜老师树状分叉的生长逻辑和粗糙的表皮花纹也十分神奇,掰开的分支彻底干枯只剩纤维后,土黄色发干的表皮和纠缠扭曲木质感十足的内里让它能cos成一些更加诡异的东西。

比如,这块神似鱼头的东西,是姜。

再比如,这只停在路边的鸟,也是姜。

姜老师的cos早已跨出食物界,一头扎进了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不过,你以为这就触及到了姜老师cos的精髓那就大错特错了,姜老师的cos不只是“妆造”惟妙惟肖,它还有着很宽广的“受众市场”。

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会被姜偷袭!只要你还在吃饭,就一定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作为去腥增香三兄弟之一,姜老师在中式菜肴里的存在感可谓十分高,在色香味的评判体系下,姜老师能很好地提供“香”的部分,很多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家常菜,姜都是炝锅的底料之一。

而在荤菜中,姜则扮演了“去腥”这一关键角色,炖肉炖鸡腿乃至蒸鱼的时候,一颗姜或是一把姜丝便可压住禽畜本身的腥臊。

所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你还在吃中餐,姜就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然而,这还不足以让姜老师人人喊打,毕竟它的好哥们葱和蒜都没这待遇,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味道。

本身作为借味的辅料,葱和蒜从不掩饰自己的形态不说,他们煮熟后也不会保留多少本身的刺激性味道,而姜老师就不一样了。

小小的一颗姜,便可锁住冲天的辣味,哪怕你炖煮上个两天两夜,姜老师那内在的“豪爽”与辛辣都不会减弱半分。

如果说姜老师的形体让它可以悄无声息地融入到各式菜肴中,那它本身携带的呛辣就是一把淬毒的快刀。

它融入不进任何味道,只是当作辅料借一分香气,那便相安无事,如果你真因为某些意外想要尝尝,那么其突然爆发的姜味会让其他任何味道都“黯然失色”。

至此,姜老师在成为了一个cos谁都无比还原的coser的同时也成为了一名潜藏在菜中的致命刺客,在我们毫不经意地咬下去时,那劲辣冲鼻的味道便会让你会想起姜老师的警告:

“借味去腥可以,但不可再往前一步”

姜与生活

然而,像文章最开始提到的那样cos成鸡爪也好cos成菠萝也罢,如此精心打扮并非姜老师的本意。

此实乃“妆娘”的僭越,上述“拟态姜”的“美食”基本都来自各路创造者们的倾力“创作”。

姜老师本姜最擅长也最钟爱的,还是“素颜出片”。

它不带任何多余的修饰,只靠自己最原始的状态就能埋藏在不经意的角落给人以“柳暗花明”之感。早在很久以前,姜老师就将“cos就是生活”这句话贯彻了不知道多少年。

有多少人第一次与姜邂逅,来自妈妈精心烹饪的一锅炖肉?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国庆假期,阖家团圆,在外地工作的你久违的回到了生你养你城市,回到了温馨的家,迎接你的除了父母亲人笑出褶子的脸庞之外,还有一桌丰盛的家常菜,在你沉浸在重逢的喜悦里时,不经意间夹起来一块炖煮得色泽油亮的“肉”……

一口咬下,先是脆爽的口感,在你的意识还没反应过来的当口,一股直窜天灵盖的辛辣入侵了你的口腔乃至思维,控制着你的面部表情做出扭曲的模样。

此刻你才意识到“上当了”。

姜老师尤其擅长打这种感情牌,他会埋藏在访亲会友这种最温馨的场合给人以冲击,在我们放松疏忽的时候,在我们享受父母家人亦或是好友烹饪的美食的时候,在我们无暇顾及藏在饭菜里的“刺客”的时候……

姜老师“恰巧”长得像一块肉,而它“恰巧”被我们选中。

这份毫无准备毫不怀疑的“惊喜”,让姜老师成为了连接我们所有人的共同记忆。

当然,不排除某些“童心未泯”的长辈,就喜欢故意让小辈们吃到姜,也不排除某些喜好整蛊的损友端上来一盘土豆丝炒姜丝。

所以,姜的旅途其实根本不局限于互联网。

它的这次爆火,也展现出了某种其他网梗没有的沉稳气质,它来得本就悄无声息,而当它热度消退后,也注定不会就这么淡出大家的视野。

姜就在那里,在那碗炖肉里,在那盘土豆丝里,在每一个意外吃到姜的网友们的记忆里。

或许这就是“老牌coser”的沉淀吧,就像它本就生长于这片土地之下一样,姜就是姜,它沾满了来自生活的泥土芬芳,也终将带着自己的个性回到生活里去。

在你明天吃午饭,毫不犹豫地咬下那一块姜老师cos的“土豆”时。

心中涌起的惊讶和口中残留的辛辣,都将会脱离互联网与电磁波的视角,继续顺着我们的记忆流传下去。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国庆假期愉快,以及在假期里吃到的每一盘菜都不会被姜老师的cos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