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无人机袭击,俄乌冲突“新常态”?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白云怡】俄罗斯莫斯科市市长谢尔盖·索比亚宁当地时间8月1日表示,几架无人机在试图飞入莫斯科时被防空系统击落,其中一架撞上了莫斯科市商业中心的一栋大楼,导致大楼外墙受损。公开报道显示,俄罗斯近期频繁遭无人机袭击:上周日,俄方称击落了以莫斯科为目标的几架乌克兰无人机,袭击给莫斯科商业中心的两座办公楼造成一定损害,并一度导致莫斯科伏努科沃国际机场短暂关闭。
分析人士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频繁的无人机袭击旨在扰乱俄罗斯社会与民心,由于成本低廉、防范难度较大,未来无人机袭击事件的发生或将更加频密,成为一种“不对称战争”的重要手段。而这也将引发俄方更严厉的报复,下一阶段双方可能受袭的范围或将远超出目前的主战场。不过,总的来看,俄罗斯社会抗压能力较强,其所受影响将相当有限。而从战场总体走势来看,除非美国或北约直接下场,否则并不会明显增加乌克兰的反攻势头,战场格局难以发生重大改变。
据BBC 7月31日报道,近几个月来,俄罗斯多次指责乌克兰对其进行无人机袭击。根据俄媒报道,今年以来,俄罗斯本土、克里米亚和战场上的俄控地区,已发生超过120次疑似无人机袭击,其中包括机场、商业设施、石油等能源基础设施,而颇为外界关注的是,最近在莫斯科地区也发生了一系列无人机袭击事件。
克里米亚也是无人机袭击事件频发的区域:据俄罗斯塔斯社7月30日报道,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表示,在过去24小时内,俄防空系统共击落了44架乌克兰无人机。科纳申科夫称,乌克兰7月30日晚出动25架无人机袭击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俄方设施,俄防空部队击落了其中的16架,另有9架无人机受到电子战手段压制后坠入黑海和塔尔汉库特角,袭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截至目前,乌克兰尚未承认上述无人机袭击事件是乌方所为,但泽连斯基在7月30日有关“战争正逐渐回到俄罗斯本土”的言论被舆论认为暗示意味明显。BBC援引有关专家的分析认为,上述无人机袭击有可能从乌克兰本土发起。
不过,中国军事专家宋忠平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认为,根据目前各方披露出的信息,上述袭击更有可能在俄罗斯境内某隐蔽地方发起,所以导致俄罗斯“防不胜防”。如无人机从乌克兰本土放飞,则路径较长,被发现的概率要大的多,可预警的时间也会更长。
这名军事专家认为,在俄乌冲突中,未来类似的无人机袭击或将更加频繁化,因其成本较为低廉,且目标较小,因此防范难度较大。“乌克兰试图和俄罗斯在俄国内打‘游击战’。”他认为,这会对俄罗斯造成一定袭扰,其目的是鼓动俄国内反对对乌军事行动的力量,即进行“不对称冲突”。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王晓泉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乌克兰危机处于不断升级的过程中,这种升级不仅表现为武器的升级,也包括袭击地域和手段的突破。
他认为,袭击俄罗斯的无人机无论是从俄罗斯境外还是境内起飞,其性质都是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其目的在于扰乱俄罗斯的民心。但是,俄罗斯社会抗压能力较强,民心不太会因个别无人机袭击被扰乱,尽管该国旅游业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王晓泉同时表示,频繁的无人机袭击势必引来俄罗斯更严厉的军事报复,“如果由此开启恶性循环,俄乌双方可能受袭的范围都将远远超出双方目前的主战场,并造成更多的平民伤亡。”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7月31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媒体表示,乌克兰对俄罗斯领土的袭击是一种“绝望行为”,俄方将对这些恐怖行为予以打击。乌克兰所谓的“反攻”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同一天,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在与俄武装力量领导层举行电话会议时表示,在乌军“反攻”失利的情况下,乌方集中精力对俄民用基础设施进行恐怖袭击。对此,俄方已采取额外措施加强防护。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尽管无人机袭击有频繁化、长期化的趋势,但这种袭扰难以对战场的整体走势造成影响。宋忠平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目前,除非美国等西方国家“深度插手”俄乌军事冲突,即美国或北约直接介入,否则战场局势难以发生重大改变。他表示,如果仅凭乌克兰目前的军事力量加之西方目前援助的武器装备,不足以改变目前战争的格局。
另据塔斯社30日报道,在被问及最近一次针对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无人机袭击事件时,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法尔汉·哈克告诉塔斯社,联合国反对任何攻击民用设施的行为。
“我认为(频繁使用无人机袭击)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宋忠平表示,作为地面小目标,无人机难以被发现和拦截,未来或将成为一些国家袭扰其他国家时常用的武器装备被大量使用,或通过无人机来大量消耗对方弹药,“毕竟防空导弹价格不菲,而无人机则价格低廉,如果使用蜂群战术的话,拦截也有一定困难。”
而王晓泉则表示,从乌克兰危机中的表现来看,无人机的使用正在受到俄乌双方的“青睐”,俄军工复合体生产的无人机规模已达到空前程度,双方也都在积极研究无人机战术战法和研发反无人机的武器,这或为未来地区或国与国冲突提供一个不佳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