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出重围、源计划 我们为什么迷恋赛博朋克?
“高端科技,低端生活”,赛博朋克之父威廉·吉布森简明扼要的点出了赛博朋克的本质。
1984年吉布森完成自己的处女座《神经浪游者》。彼时,完全不懂电脑,也不懂网络的他,依靠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建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另类未来,开启了科幻的一大分支——赛博朋克(Cyberpunk)。同时,这部作品也把科幻文学带入了“电子时代”。
其实,这并非是人类第一次接触赛博朋克,虽然吉布森被奉为创始人,但早在1968年美国作家菲利普·迪克的小说《仿生人会梦到电子羊吗?》就已经初窥了赛博朋克的世界。或许你对这部小说并不熟悉,但你可能听过根据它改编的《银翼杀手》,以及受到它影响而创作的《攻壳机动队》和《黑客帝国》。
Cyber,有两重含义,第一层指代的是网络高度发达的技术和虚拟文化。大多数赛博朋克题材的作品都都建立在一个科技领先,网络发达的未来社会。其第二层含义则是控制学,有人说它取自单词Cybernetics(控制论),赛博朋克题材的作品都包含着很强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上层社会与社会底层群体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故事的基石。
《神经浪游者》敲开了赛博朋克世界的大门,也有引来了一波全新的创作浪潮。首先是吉布森本人,他延续了《神经浪游者》的世界观,在1986年和1988年他创作了《零伯爵》和《蒙娜丽莎加数档》,与《神经浪游者》组成了“蔓生三部曲”。
随后,越来越多的作者开始踏入这一领域,创造出了不少优秀的赛博朋克作品,比如1992年,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雪崩》和《编码宝典》,中国“硬科幻”代表作家之一江波的《机器之门》,都在不断扩充赛博朋克世界,让其包含的元素越来越多。
很多赛博朋克的元素被应用在各个领域,各种作品中。小说、电影、游戏很多与科幻题材能搭边的作品都对其情有独钟。他们中有一些是严格的赛博朋克题材的故事,无论是世界观还是剧情设定,都是参照标准制作的,比如经典游戏《杀出重围》。
还有一部分作品并没有完全按照赛博朋克规则进行设定,甚至游戏题材和赛博朋克相去甚远。但依然因为创作出了经典的赛博朋克内容而广受欢迎,比如《英雄联盟》中的“源计划”系列皮肤。作为一款MOBA类型的游戏至今为止推出过无数的皮肤,涵盖各种风格,在这些皮肤中,“源计划”一直是人气颇高的系列之一。
早期的源计划皮肤就颇受玩家欢迎
机械化的躯体,透明材质的护目镜,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武器,在加上在游戏里的独特的攻击特效,“源计划”系列的皮肤受欢迎不是没有原因的。甚至还有一些爱好者,决定在现实中亲手打造一套真实版的“源计划”皮肤。
全新的源计划系列包含金克丝,艾瑞莉娅,沃里克,阿卡丽,派克五位英雄
像LOL这种使用赛博朋克元素来提升格调的游戏并不在少数,毕竟人们总是会对高科技的东西产生兴趣。
黑客、闪烁的霓虹灯、破旧拥挤的住宅区,虽然是尖端科技的时代,但赛博朋克作品告诉了你,高科技不一定会带来更好的生活。上层人过着奢侈享受的生活,底层的群众为了生存苦苦挣扎。但由于网络化的高度普及,底层社会被上层社会牢牢控制,过着工具人一样的生活,反抗与挣扎甚是徒劳。赛博朋克小说的主人公一般是拥有技术的高级黑客,毕竟只有依托于此,才能游离在监控之外的区域。
人类大力发展科技,不但没有带来想象中的生活,反而为自己构建了一座机械坟墓。控制者与被控制者,压迫者与反抗者,赛博朋克的内涵往往是反抗和寻找自我。这种从零开始的故事,往往是大多数读者喜闻乐见的,每个人的本心都不喜欢逆来顺受,平民逆袭的故事往往能够触及人类内心中最原始、最纯粹的欲望。
与那种规模宏大,甚至感觉不出在一个位面的科幻作品不同,赛博朋克作品会带来一种毛骨悚然的“真实感”。宗教混乱、社会动荡、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经常出现在该类作品里的桥段,似乎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赛博朋克的世界不像是存在脑内的幻想,更像是依照现实对于未来的一种推测,而推测的未来中诞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又有太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赛博朋克的作品中,有一个赛博空间的设定,指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它更像是如今计算机网络的一个“进化版”。事实上,我们逐渐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就像我们如今已经离不开手机一样,或许在未来,就像很多游戏和小说中描述的那样,我们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重新开始自己的另一段人生。
每个赛博朋克系列的作家都像预言家,你不知道谁在书中的预言在未来会成为现实。
“飞速发展的技术必须要有无法无天的地方才能发挥功用”,威廉·吉布森在《神经浪游者》中这样写道。没有人能预言未来,也没有人知道究竟赛博朋克世界是否真的会成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那个混乱无序,用数据构成的世界真的到来,你是否还能够保持冷静,是否能成为那个反抗世界,追寻自我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