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4独占连续跳槽,独占政策到底怎么了?

在PS5性能全面落后XSX的情况下,售价和独占显然是索尼反击的最重要的武器,然而上周《地平线:黎明时分》宣布登陆PC的消息,再一次动摇了“Only on Playstation”的响亮口号。

如果说先前《仁王》和《底特律》的跨平台是来自第三方的“隐藏”独占期限已过,还算情有可原。如今,《地平线》作为索尼第一方作品移植到PC,还真是相当逆天的操作,虽不能就此说索尼放缓了独占政策,但确实不再是曾经的铁板一块了,也许未来在PC上玩到《美国末日》和《血源诅咒》的梦,也可以做一做了?


《地平线:黎明时分》的Steam页面,发行商是索尼旗下公司

对于那些因平台限制,没机会接触某些经典的玩家而言,取消独占简直是梦想成真的美事儿,但对厂商而言,在“独占”与“跨平台”之间,仍需要深思熟虑之后才能做出决定,因为其中最大的难题通常不是跨平台所需要的技术,而是厂商之间背后的利益纠葛。

在主机战争中,独占一直是张杀伤力巨大的重磅王牌。让高质量的游戏独占在自家主机上,对玩家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任天堂是独占方面的宗师,早在FC时代就凭着《马里奥》《塞尔达》《最终幻想》等独占IP坐上了业界霸主的交椅,而抢下《俄罗斯方块》的主机独占权,则堪称GB能在掌机领域异军突起的关键,同时FC版《俄罗斯方块》高达800W的销量,也让因版权限制被迫取消《俄罗斯方块》的世嘉MD吃了一个大鳖。


当时想在家用机上玩俄罗斯方块,只有任天堂一条路

不过老任也没少吃独占的亏,比如长期独占的《最终幻想》系列在7代时选择了叛逃,转投到了索尼的PS1上,以全3D、超劲爆的表现震撼了游戏界。此后,《最终幻想》系列又曾长期的独占在索尼的PS系列主机上了,成了索尼同任天堂争霸中的重要武器。不过如今SE的销售策略已经转变,《最终幻想》系列早已不是独占作品,但当《FF7重制版》公布时,依然“回归初心”地独占在了PS4上。虽然不知道SE这回能再坚持多久,但这足以凸显出一部独占作品的影响力。

独占政策对主机平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有效的增加平台的吸引力,对于广大第三厂商而言,似乎不是那么有益,毕竟少了一个平台就少了许多受众,会损失许多销量与收入,那么第三方厂商热衷于独占到底图什么呢?


发售前夕投奔Epic的《地铁离去》惹了众怒

首先肯定是钱,很多时候,一笔可观的“独占资金”能很好的补偿独占造成的损失。还记得《地铁离去》在临发售前宣布独占Epic平台后,掀起了众多玩家的愤怒。发行商虽说免不了背锅,可他们都愿意一边数钱一边挨骂,因为Epic给的实在是太多了!况且,资金的支持有时也是小工作室宝贵的开发经费,白金工作室的神谷英树就承认:“如果没有任天堂的支持,《猎天使魔女2》就将不复存在。”

独占还可能会让作品从平台方争取到更多的宣传资源。在E3和TGA这样的游戏盛会上,各个主机平台都会挑选重磅内容轮番播片,一些小工作室的独占游戏也因此有了在大舞台亮相的机会。像《奥里与迷失森林》和《Dreams》虽然无法与《COD》、《战地》这样的大作比肩,但毕竟是自家的独占作品,在宣传时多少都会给点排面,加点力度。


E3展会上,微软还为《奥日》宣传片安排了现场演奏

当然,独占也会代来很多问题和风险。从玩家角度看,我们的选择受到了许多限制,在一个平台上总有很多没机会玩到的作品。对开发商来说,独占在降低受众和收益的同时,更大的问题可能是会降低IP的影响力。

以《光环》为例,作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重量级IP,但近些年在国内的影响力却十分有限,至少和它的地位不太相称,主要原因就是XboxOne在国内的保有量过低,导致很多玩家对士官长都是久闻大名,未见其人。直到不久前微软将《光环合集》搬上PC平台之后,关于《光环》的讨论才又有了些热度。


遗憾的是《光环5》仍然独占于XBOX平台

第三方厂商也一直在想办法减轻独占在销量、知名度上带来的负面影响,于是他们推出了“限时独占”策略,既能维持独占期间的收益,也能在跨平台之后再揽钱。《古墓丽影:崛起》公布时,很多玩家都想尽快和劳拉姐姐一起玩耍,却得知了只有XBOX玩家才能先玩的坏消息。当时也并没说明具体的独占期限,甚至有过永久独占的传言,引发了诸多玩家的不满。虽然游戏在第二年很快登陆了PC和PS4,但这样一款3A大作限时独占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确不小,微软和SE也因此得到了一些不好的风评。

厂商们又开始起考虑新的花样,既然玩家不乐意见到一整个游戏都独占,那独占一两个DLC还是能接受的吧?《命运》在索尼的平台上能先玩到独占的任务、地图和武器;《龙腾世纪:审判》的首个DLC在微软平台提前两个月推出;《使命召唤》首发时的“一个月独占DLC”已经成为特色,从微软跑到索尼之后仍照旧执行。明明是花了同样的钱买游戏,却得不到同等的服务和体验,玩家早已成为了“独占争夺战”中的牺牲品。


《COD16》的生存模式将会在PS4上独占一年

虽然做法有点讨人嫌,不过这些第三方厂商确实在试图改变独占政策带来的影响,那么作为独占政策“罪魁祸首”的御三家,都在用什么方式改进呢?

任天堂作为世界最强第一方,其独占政策始终非常严格,毕竟《马里奥》《塞尔达》《宝可梦》《大乱斗》《动物之森》等每一个都是核武器级别的作品,而在第三方独占作品上始终相对弱势,因此严格把控第一方独占地位自然是竞争的核心,比如switch初期在缺乏第三方支持的情况下,就靠着《荒野之息》与《奥德赛》等神作彻底的打开了局面。


为了玩“红帽绿帽”而入手Switch的玩家并不少

不过任天堂近些年也试图在新的领域内扩大自己IP的影响力,推出了多款手机游戏,这不仅和主机业务没有多少冲突,还引发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尤其是《宝可梦GO》过去几年在全世界引发的风暴,让任天堂的大名响彻新兴的手游市场。

微软在XboxOne世代看似在独占方面做的很差,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之前独占政策的特殊性,就是“Xbox+win10”独占,其实《极限竞速》《战争机器》等作品最初就算登录PC,也独占在了win10商店中,从微软的战略看无论是Xbox玩家还是win10玩家都是其目标用户,只不过这个政策推进的并不理想,如今很多作品也已经登录更有前景的Steam。

同时加强在服务上的独占,也是微软的一大策略,订阅制XGP、平台互通的XPA以及向下强大的向下兼容阵容等,都是微软的重要独占资源,但就笔者看来,这些特色服务的说服力还是比重量级作品差点意思,不过微软从去年起已经收购了十多家工作室,大幅扩大了第一方阵容,下世代XSX上势必又要掀起新的独占风暴了。


几乎是赔本赚吆喝的XGP服务,得到了很多玩家的好评

索尼的独占路线比较“阔绰”,不仅第一方拥有圣莫尼卡的《战神》、顽皮狗的《神海》和《美末》这样口碑与销量都能撑起台面的作品,还有很多像《如龙》、《血源诅咒》和《女神异闻录5》等风格独特、受众明确的第三方独占作品。这样“砸钱买独占”虽然能让独占阵容显得强大充实,可一旦合同到期,或者第三方觉得独占费用不如跨平台带来的销量时,就会有“叛逃”的可能。


2020年广受期待的三款PS4独占大作

《地平线:黎明时分》登陆PC,便是索尼对第一方独占作品跨平台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即便官方对此举没有太多明确的表示,只用了“希望让更多玩家玩到”这样的惯用说辞,但我们还是能从现状得到一些合理的推论:首先,《地平线》和预计登陆PC的《死亡搁浅》使用的是同一款引擎,那么在移植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死亡搁浅》在PC端的开发经验,更省时省力。另外一点是,索尼全球工作室目前的总裁,是开发《地平线》的游骑兵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如果商量跨平台事宜,应该不会遇到太多阻力。


这位总裁与小岛秀夫关系也挺好

至于选择Steam作为登陆平台,倒是件容易理解的事。一方面索尼在PC上没有自己的平台客户端,单独为了《地平线》搭建也不现实。Steam虽是Valve的第一方平台,但中立性质很强,包括R星、杯赛和微软在内的很多工作室,都有在Steam上发行自家的游戏。对索尼而言,放在Steam平台上的影响也很小。

关键在于,登陆PC平台能为索尼带来多少实际的利益?在PS5发售之前,PS4上的独占作品除了促销打折之外,也很难再卖出多少,跨平台还能为游戏再添一波销量。另外一种可能就比较理想化了:索尼想提高“地平线”ip的知名度,用这部作品招揽潜在用户。等到《地平线》续作在PS5登陆之后,说不定就会有部分PC玩家转投到PS平台上来了。


能让更多人认识Aloy也不错

跨平台看似是笔划算买卖,但移植一部独占作品也会降低独占政策的可信度。虽然得到移植作品的玩家开心了,但这样不可避免会影响到原本平台的忠实用户。《仁王》在PC推出“完全版”时,不仅便宜还包含全部DLC,伤害了许多以为它会永久独占的首发玩家。

至今,PS4的很多独占作品期限仍然不透明,都说是“Only on Playstation”,但谁也指不定这个“Only”没准哪天就跨了平台。虽说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再晚免费送,玩家还是想让每笔消费都尽可能划算的。如今在主机更新换代的局面之下,影响玩家选择平台的因素越来越多,性价比、服务、订阅还有用户体验等都重要,“独占”仍然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部分。可既然用“独占”的宣传方式将用户拉拢进自家主机的怀抱,也必须要坚持政策、维持信任,才足以留住玩家。

责任编辑:战术大米

专栏征稿——点击参与!

热门相关:麦田里的守望者   重生萌夫追妻   国色生香   重生萌夫追妻   国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