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谈】真人密室与《Alan Wake 2》
我在今年万圣节的时候去了一家真人密室。
这是我人生中第二次去密室,上回大概已是十多年前,国内第一次掀起真人密室热潮的时候。我隐约当时记得去的是个三国主题的密室,十来个人吵吵闹闹,答了些灯谜、钻了些地道,靠着对讲机里主持人的指点,才按时走出了密室。
我对国内线下密室的印象也就停留于此,导致这回听信了朋友们说的“去的是密室,又不是鬼屋,不吓人的”,迷迷糊糊进了场。
至于什么“现在哪有什么不包含恐怖要素的密室,那种纯解谜的早就都倒闭了”“没有追逐、不贴脸、没有肢体接触,那就算非恐”,都是我挨了两小时煎熬后才知道的新行情了。
我们被蒙上眼罩带到一间装饰成戏园子的房间里,阴森的背景乐在房间里回响。我们需要寻找线索来推动剧情。
大厅里的外场装饰是这样,内场就是黑灯瞎火了
尽管此刻的我恨不得直接昏迷过去等到通关再苏醒,但刚才还兴致高昂的同伴们此刻也都缩起了脖子原地打转,所以看起来要想早点脱离苦海,我也不得不积极参与其中。
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我反复提醒着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是演的,代入自己是来看项目的同行。
这起了些作用,因为我发现如今的真人密室确实和电子游戏更像了,解谜内容已只占一小部分,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串场和演出。
这些演出并不都是惊吓的内容,也包括像是两名演员来唱一段戏这样的明亮舞台表演,或是让玩家们躲在衣橱里,偷听NPC说话来补充故事背景,也有着在室内下雨、飘雪这样的“大场面”搞气氛。
当然,也少不了像是让玩家在黑暗中随着电闪雷鸣击鼓“招魂”之类的桥段,期间便会有真人扮演的鬼影鬼手从房间冒出来,埋头敲鼓的我也分不清鬼影和同行者的尖叫声究竟哪个更吓人。
我们还碰上了明明解开谜题,却因为设备不灵敏,门锁没能打开导致卡关这样的状况,颇像是在游戏中撞见Bug。
最让我意外的则数流程中甚至还包含Meta诡计。
游戏后段有一段“单人搜证”环节,也就是玩家要脱离队伍,轮流独自去暗室完成一些任务,显然,会有幸运玩家触发一些惊吓环节。
我们的任务是进到一个走廊里吹灭一盏灯笼再返回房间,为了防止出现什么意外或是又碰上Bug,出门的玩家会带着对讲机。这也确实起了作用——起初两名玩家对着灯笼后做出吹灭的动作后都没反应,是用对讲机和NPC场外沟通后才顺利熄了灯,轮到我时也不例外。
但是当我打开对讲机想说自己完成了动作时,机器里传出的却是电波杂声。此时的我甚至还以为真是信号不好,直到灯笼突然熄灭,天花板降下雪花,在闪烁的灯光中,我看见一个形同贞子的人影从走廊尽头向我走来,在我快要忍不住叫喊时,一切又归于黑暗。
此时房间的门解锁,同伴们急着问我发生了什么,我则假装镇定说什么事也没有,想把同样的惊吓留给下一个人,后来才得知这场面只会安排一次。
以至于游戏的后半段,我都沉浸于“我多挨一顿吓,我亏了”还是“我多看一段表演,我赚了”的矛盾思考里。
客观而言,这个密室的惊吓程度确实不高,不仅是无接触、无追赶,在最后阶段甚至还安排了大段温馨演出来安抚玩家情绪,比起隔壁什么“恐怖病院”,多半只算小儿科。
外场看起来就差不少
如果要用电子游戏来对比,大概也就是《Alan Wake》在恐怖游戏中的定位了,大部分时候都是玩家在自己吓自己。
13年前的《Alan Wake》是我第一部成功通关的惊悚游戏,而这次去密室时,我恰好也正在玩《Alan Wake 2》,难免在心中反复对比。
《Alan Wake 2》里的大量真人演出、推进叙事的解谜、一惊一乍的Jump Scare,带给我的体验都和真人密室有不少共通之处,两边都时常让我冒出“这桥段挺适合做到游戏/实景里”的念头。
感觉这一段在技术上完全能在现实中重现
一时我也不知道究竟该赞叹哪一边发展迅速:是随图形技术发展、画面越做越真实的电子游戏?还是吸收了更多关卡设计经验、流程把控越发成熟的真人密室?
这当然也有真人密室曾经大量抄袭恐怖及解谜游戏设计的原因,但现在来看,这个行业已经在这一基础上有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体验早已不像过去破解零碎谜题那般无聊。
再往深处想些,之所以是恐怖密室成为市场的主流,或许也是因为其场景更加晦暗、玩家的精神情绪又比较紧张,更容易模糊现实与虚拟之间的边界。这一点也和《Alan Wake》的故事有所呼应——黑暗魅影选择了借助Alan Wake笔下的恐怖小说来侵蚀现实。
如今万圣节已经过去一段时间,而我这直到这几天才通关了《Alan Wake 2》,相比令人审美疲劳的Jump Scare,反倒是近结局时Alan一句一笔带过的台词让我有些“汗流浃背”——
这句话瞬间便将我心绪拉回了两周前,那个刚刚摘下眼罩、发现自己站在戏园子里、只想快点通关到结局的时刻。就好像是编剧正在幕后得意地说着:“我完全知道怎么拿捏你们这些胆小鬼,把你们吓得屁滚尿流,只是暂时不想那么做罢了。”
我果然还是不想再玩恐怖游戏和吓人的密室了。
今天鸽了。 ——Caesar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