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评分8.2的《彼界》被砍,为什么西山居没有选择“将就”?
7月14日,西山居游戏官方微博宣布,因旗下产品《彼界》测试不达用户预期,决定对项目进行关停处理。所有登陆过该轮测试的用户,都将获得对应补偿,补偿细节将在之后公布。
作为西山居今年在二次元赛道的重要布局之一,这款产品的取消多少有些让人感到意外。几天前,刚结束最新一轮付费删档测试的《彼界》尚在与玩家进行互动,并表示将吸取玩家建议放出优化方案,静待8月22日的公测。
而《彼界》的测试成绩和玩家反馈其实很难称得上“差”——尽管在用户声量和外界曝光度上在今年的二游赛道算不上热门,但凭借高质量的3D美术和角色建模,《彼界》仍拥有不少对其抱有不低期待的玩家。
在此前一次测试中,《彼界》在TapTap上的的关注和预约数量都已经超过40万,评分也维持在8.1分的优良水平,测试玩家大多对游戏的美术质量和叙事演出表达了肯定,消息一出,也有不少玩家前往游戏页面表达自身的惋惜之情。
“完成度很高”
这么一款产品,为什么会这么迅速而果断地被取消呢?
从玩家层面而言,测试用户基本都认为玩法内容本身未来打磨调整后会变得更好,测试期主要的批评也主要集中在养成线和付费设计上。例如角色各项养成系统偏繁琐、资源获取难,付费内容设计深等等。
一般来说,这方面的问题并非无法在短期内改进,但现在的用户普遍被头部产品提高了品味阈值,整体对于产品品质和运营策略的宽容度比以前小了很多。贸然上线没有调整好的产品,反倒容易落入“圈钱”的舆论危机。
而从西山居的态度来看,他们对《彼界》的评审和判断显然是比玩家更严格的。无论是所有参与过本轮测试的玩家均可获得定额金山一卡通,还是“充值过的用户双倍返还”,属于非常有诚意的补偿力度,充值RMB100%退回并不多见,而金山一卡通是西山居游戏硬通货,比一般的虚拟道具补偿要实在得多。
这也意味着,在《彼界》的产品运营上,西山居格外在意其口碑和预期成绩。宁可尽早止损(哪怕已经处于公测节点前)、给出高额补偿弥补玩家口碑,也不会交出一份“还不够”的答卷。
而这种“菜都端上桌了,厨师觉得品质不够回炉”的罕见行为,不少玩家也予以了肯定,认可西山居说砍就砍的魄力。
事实上,从玩家的言论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今年国内二游井喷、竞争过于激烈的状况,确实对新品的上线有着显著的影响。
2023年几乎是二次元品类“过载”的一年,有大量此前饱受用户期待、测试成绩尚可的二游产品走上了“高开低走”的道路。过往单纯依靠优良美术和及格的游戏内容就能打好第一仗的思路,在开发、营销和运营成本水涨船高的今天已经不再适用,而实现长线运营的困难显而易见——玩家只会在最精品、最“不犯错”的产品当中投入精力。
玩家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在二游选择面如此宽阔的当下,几乎每款产品都要面临“为什么我要花时间玩你、而不是付费更良心的A游戏或者内容质量更高的B游戏”这样的诘问。这种今年特有的压力,尤其更容易波及瞄准泛用户的产品,而《彼界》正属于此类。
《彼界》项目终止前已经有超过80万预约
根据我们的了解,西山居在开发上的“精品导向”思路本身已经执行得非常严格。哪怕在正式立项之前,一款处于预研中的项目就要从核心玩法、美术风格、世界观和赛道选择等等多个维度交出合理的创意说明和验证报告。
已经走到公测前的《彼界》,显然是在美术、技术和玩法上都经过了严格评审的。但可以想象的是,到了测试阶段,它在玩家反馈和数据留存上便不太能满足西山居的预期,在市场可行性上出了问题。所以西山居宁可放弃一款有七分甚至八分底子的产品,也不在今年这样的时刻将一款可能会处于“不上不下”尴尬境地的产品投入市场。
尽管有不少玩家为《彼界》感到惋惜,但这确实是今年市场环境下的缩影。西山居的果断止损也恰好说明了这家厂商对于目前大环境的审慎判断:如果在赛道内没有抓住先发优势、导致机会错失,不具备与同类竞品足够强的竞争力,那么即便改一个临时版本上线,也没有实质上解决可能面临的困境。相反,上线后还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口碑损害。
这其实会让我想起对“砍项目”有着执着追求的Supercell。这家曾被誉为全球第一手游工作室的芬兰游戏公司,在四款早期成功产品的诞生过程中连带砍掉了十几款“不那么成功”的产品——许多在区域测试时的成绩都非常不错,但Supercell认为它们还不够好。
到这两年,其实Supercell已经鲜有满足它们自身要求的新作问世。但即便是营收和净利连年下滑的危险时期,他们仍然没有放低对于自己的标准,而是一遍又一遍地把不够成功的产品砍掉重来,比如去年停止的《Everdale》和《部落战线》(即便带着“部落系列”标签也没能幸免)。
但对于任何一家旨在打造长期口碑的厂商来说,坚持自己的方法论和制作标准显然是最重要的事情。即便这种坚持会在短期上带来痛苦和实际的成本损失,但从长期来看,放弃标准才会损害自己的研发体系和用户群口碑。
从这个角度来说,带着遗憾离去的《彼界》,也算是西山居主动选择去经历的阵痛。正是有了在这个项目上积累的技术美术经验和运营教训,“精品”的概念才会变得更加鲜明、更不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