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战争中 敢达真的完全不可能出现吗?

  一直以来,关于敢达能否在现实登场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鉴于其本身属于“未来科技”的范畴,所以反对者在很多时候都会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为基础,所提出的论点合情合理,比如四肢问题所带来的平衡失调、巨大化兵器如同战场活靶、动能问题和建造材料的不可行性等。

  但如果让我们暂时抛开现实的束缚,再结合系列作品中的相关背景设定,或许会发现敢达在未来战争中的出现并非不可能。(PS:鉴于本文探讨“双足人形兵器”的可能性,所以姑且将敢达和扎古等机体同等对待。)

解决了米诺夫斯基粒子 就解决了敢达生存的基本条件

  如果说现代战争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那想必就是“精准制导武器和侦查设备”的广泛运用,在卫星、雷达、辅助瞄准器械的准确定位之下,士兵们终于不再像二战时期那样抄起家伙一通乱射,甚至有机构统计出“平均2334发子弹打死一个敌人”的数据。

  但也恰恰因为这种“精准式”攻击力和防御力所形成的现代战争形态,导致了敢达作为实战兵器的局限性……毕竟活脱脱一栋大楼的体积,很容易在八百里开外就被敌方侦测和轰成渣渣。


米粒是一切的基础,左下角是微观显示下的正负电荷形态

  但如果未来社会有类似于米洛夫斯基粒子(下文简称米粒)这样的物质存在,那么以后的战争形态可谓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你还记得敢达世界中的设定,那么就一定清楚这种人工粒子有着接近0的静止质量,当动能增加时质量也增加,随着其正负电荷的融合,它能够将部分质量转化为能量。

  就这样,在米粒的特性之下,我们得以解决敢达的生存条件——

  首先,它解决了敢达的动能问题,毕竟谁都不想背个大油罐上战场……

  米粒在约束核聚变能量方面被认为是磁约束核聚变的超级版,它可以将核聚变反应堆缩小到1米左右的大小,因此只要工程师愿意,就可以把机械设计成任何样式而不用担心动力问题。不仅如此,核聚变引擎只要启动就可以维持稳定,还可以为机甲外部提供米粒,从而衍生出接下来的战术优势。


敢达更适合局部地区的高强度作战

  其次,它解决了“精准制导武器和侦查设备”的威胁,让未来战争又回到了看不见就打不到的情况。

  米粒可以屏蔽任何种类的电磁波,换句话说,在一切探测设备都将失效的情况下,战斗都必须得用可见光进行定位,直接导致了地面战场范围保持在3公里左右,避免了敢达过早暴露而被集火的窘境。

  再者,它解决了敢达在作战弹药续航方面的困境,要知道这种体量的兵器可无法随时随地进行相关补给。

  鉴于米粒可以产生高能粒子流,而且其来源于自身的聚变引擎,自然也就避免了弹尽粮绝的问题。再加上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它可以被用来制造光束炮、光束枪、光剑等武器,这些都进一步拓展了敢达的作战方式。


光能武器不仅杀伤力大,还解决了弹药补给的问题

  许多历史学家都会以“能源”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标注,从水力,到火力,再到石油、太阳能、核能,我们从远古时代一步步走到如今,那么究竟什么才叫“未来”?或许当“米粒”这样的物质被研究出来的时候,我们才算真正进入新纪元,一个能够支持“敢达”基本存在的时代。

作为工程师 该如何完善敢达的方方面面?

  探讨这个问题的前提在于,我们必须假定未来时代的人类已经掌握了全新的材料技术,因为如果以现阶段的钢材特性来看,就算能够支持敢达的体积,也会导致自身过重而无法投入实际使用,甚至在还未踏上战场之前就自己折断了……


别说真实版了,手办爱好者早就证明了组装一部敢达的不易

  换句话说,能够用于建造敢达的材料必须符合“高硬度低重量”的特点,如果参考系列作品中的高达尼姆合金、月神钛合金、E-碳素等,会发现“合金”是非常重要的尝试方向,一种金属与另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并且在过程中加入化学催变,有朝一日说不定真的能够得到糅合了多样化特性的敢达材料。

  至于制作流程应该与现代军工业的模块化拼装操作没有太大区别,这样也保证了后期的维护和维修能够以最高效率进行。不仅如此,模块化还能够让敢达在执行任务之前根据实际情况适配不同的武器装备,从而极大提高完成率。

  但作为敢达的工程师来说,用未来的不知名材料捏出敢达只是第一步,就像所有硬件需要搭载软件那样,如果想要成为作战兵器,必须得有一套牛逼哄哄又便于掌握的系统。


AMBAC系统中也包含了HUD界面,关于这点在《机动战士敢达OL》中都有直观体现

  首先,为了尽可能简化这种双足人形兵器的操作,我们需要为其安装一个基础操作程序,它的功能类似于系列作品中的AMBAC,它将预设完毕的“连贯性动作”按照用途被分类,驾驶员则可以根据实际战地情况进行选择组合,不仅如此,这套系统还保证了在躯干运动的情况下,对各活动肢体进行智能姿态控制和修正,使敢达能够像人类那样保持平衡感。

  不得不说,正是因为基础操作系统的存在,才使得人员的培训成本和周期大幅下降,吉恩公国能够在短时间训练出大量熟练机师也都多亏于此。


New Type除了让人类本身进化之外,也提高了敢达的作战能力

  再者,除了AMBAC系统之外,“新人类”和“精神增幅系统”或许能够让敢达在战斗中的表现更加出彩。毕竟,系列作品中关于这部分的描述并非不切实际,比如弗拉纳罕博士在《先行性行动预测理论》中所实现的“计算机预先读取驾驶员想法”,以及随之而来的Psycomu系统,它直接在系统接口中引入了驾驶员的脑电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谓的“机人合一”。

  当然了,以上这些黑科技所涉及到的科学项目可能比我们所设想的还要多,比如仿生工程学、量子力学、心理学、神经&认知科学、生物工程、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等等……所以说,这样一台作战兵器能够被生产出来已经不仅仅是军工业的强悍,而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大幅度进步。


未来有敢达的世界,估计得是这样的

双足人形兵器绝对不是用来搞大冲锋的

  从成本角度考虑,敢达确实不能像二战时期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集体冲锋那样,前赴后继地冲向敌方所布置的火力阵地。作为能够适应复杂地形的双足人形兵器,“出其不意”才是它需要遵循的作战理念。

  人类社会在步入现代化战争之后已经向着“小队化&局部化”作战方式发展,即不断制造小区域的胜利以推动整体局势的前进。为此,敢达很有可能会在未来战争中负责火力侦查、人质营救、设施破坏、武装突袭,以及配合步兵和坦克装甲部队进行火力援助等任务。


对“复杂地形”的高适应性,是敢达能够“出其不意”的信心所在

  还有一点必须要提的则是,如果敢达真的能够在未来实现,随之而来的巨型战舰也并非没有可能……此时,对后者的登陆打击和破坏则能够充分发挥出敢达的优势,而这份优势在笔者看来则源于敢达在军工设计方向所折射出的核心理念——像步兵一样灵活,又像坦克一样威猛。

  最后,我们需要补充讨论一点的则是,给双足兵器加上脑袋真的有必要吗?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谓“正反都有理”,所以也没必要非得分出个胜负。笔者在此只不过想借用“日本武士”的作战传统提出一个观点——战场威慑力。


武士的面甲和敢达的头部,都能够为战场带来种种情绪

  日本兵法《斗战经》其中有这么一句:力杀不如技杀,技杀不如气杀,即讲究武士一定要在气势上压倒敌人。为此,我们往往能够看到其铠甲所配头盔之下都会有一个颇为狰狞的面具,它们的功能其实就是想要“吓唬”敌人,让他们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压迫感。

  正因为这样,双足人形兵器对于头部的搭载,即便是意义大过实际也有其道理可言。如果说星战里的C3PO因为五官设计而给人一种“蠢萌”的亲切感,那么敢达的头部完全可以设计的更加恐怖,甚至配合上功放的诡异歌声,最大程度破坏敌方士兵的精神状态。


要是我做主,我会把敢达设计成这样,要么吓死敌军,要么把他们笑岔气

写在最后的话

  虽然敢达距离实现还有无数的难关要攻克,而且这其中还涉及到未来战争形态所带来的影响,但以后的事咱们谁也说不准,不过在此之前……

  是兄弟,就来《机动战士敢达OL》大闹一场呗。

热门相关:第一序列   极品老板   成亲后王爷暴富了   太子入戏之后   文娱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