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 我跟这家“包机房”的老板聊了聊
其实这篇文章的标题本来想叫做“我以为包机房早就死了,没想到它依然活着”,但当笔者真的跟老板谈完之后,突然意识到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夸张的标题来吸引眼球,比如“包机房”这件事……在2017年的今天,它确实没死,而我最初的那种激动和诧异,充其量只是暴露了自己对童年经历的淡忘而已。
20年前的我曾经有相当一段时间在老家附近的“包机房”流连忘返,那会儿玩得最多的就是PS1的“拳皇97”。讲真,我的技术挺不错,最起码经常受到老板的汽水奖励和同学崇拜的目光,2块钱/小时的收费标准,我总是能变着花样蹭别人的机子玩一下午。
店铺并不临街,你需要从入口走进去
可后来这段记忆就像童年时期的许多愉快经历一样,因为成长而被逐渐遗忘,直到前两天在外办事的途中发现了一家叫做“抵玩电玩”的包机房,那种感觉就像“夜神月第二次摸到死亡笔记”似的,脑袋瓜被各种情绪和记忆塞满。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这篇采访。
这家店的老板叫“萌奇” 同一款《实况足球》他有好几张碟
萌奇每天开店的时间差不多是中午12点,他通常会吃了午饭再来,但如果有客人预约了提早开机,他也会选择先回到店里叫个外卖,顺便问问客人要不要也来一份。对他来说,开“包机房”并不是钱多没地方花的“消遣爱好”,而是一门需要严肃对待的正经生意。
与笔者最初的预想不同,萌奇并非那种上了年纪的老板,让你从面相上就能看出是见证了国内游戏圈大风大浪的人……相反,出生于1987年的他仅仅30岁左右,此前一直在广州某家手游公司从事“运营&测试”工作。
本次采访的主角——萌奇
“原来公司的业绩不行了,就开始砍项目、裁员工,刚好那段时间有个朋友问我要不要搭伙做点儿小生意,我就先同意了,后来他带我来到这里,告诉我是做‘包机房’的买卖……做到现在也就1年多吧。”
手游行业这几年所经历的“大浪淘沙”外界有目共睹,行业巨头进一步压迫中小厂商的生存空间也是大势所趋。类似于萌奇这种在职业上出现变故的绝不在少数,只不过他们中的更多人会利用积攒的经验和人脉寻求更好的跳槽,反观萌奇:
“当初有一个比我更早离职的前辈,他在寻找新工作方面不太顺利,这多少影响了我接下来的选择,说实话我不确定自己能否真的跳出个什么大槽。再加上跟朋友一起去计划开店的地方瞧了瞧,发现这里已经有几家‘包机房’在营业,而且客人的数量让我觉得这事应该有搞头。”
“抵玩电玩”租了左右两家门面,老板通常都在外面待着
就这样,位于广州市较场西路置地大厦的“抵玩电玩”成为了萌奇1年多以来的事业重心。结合笔者周末在现场的记录和萌奇本人的介绍,来店客人整体集中在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同时还有少部分已经毕业工作的社会人士,体育游戏是最受欢迎的类型,客人们通常都会结伴而来,一起搓上几局比赛。
“不仅仅是体育游戏,学生也比较喜欢玩射击类和动作类,比如《使命召唤》《GTA》之类的。但如果硬要说占店铺营收大头的话,那肯定还是体育游戏,《FIFA》《NBA》这种游戏至少每款都要买三份放在店里。”
就在采访间隙,笔者看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朋友正在玩《GTA OL》,与他联机的是同样身在店内的另一位客人。至于其他几台电视机则持续传来着球场的欢呼声,不知道为什么,那种解说风格让你一听就知道是“实况足球”。
两位客人在聚精会神地玩《实况足球》,通常都会为胜负赌瓶汽水
在笔者的记忆中,PS1和PS2时代的包机房老司机通常都会配备一个能够彰显个人战绩的记录卡,否则肯定会在部分游戏上陷入“循环往复无法通关”的窘境。不过萌奇却告诉我,大部分来店的客人都会使用店里提供的PSN账号,除了极个别玩家会有特殊要求。说到底,可能还是因为包机房的客人大部分追求的是竞技类游戏的“对局”,而非深入某款游戏的“通关”吧。
15块钱/小时 我说你们能不能爱惜手柄啊
萌奇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抵玩电动”的名字自然离不开粤语语境,只不过这简单的前两个字却很难做到精准翻译,因为它通常意味着“耐玩、好玩、玩得划算”。不得不说,对于一家“包机房”来说,名字的“实用好记”最重要,其他虚头巴脑的称号也没有太大意义。
目前为止这家店铺总共有5台PS4,每台均配有两个手柄和一台40寸电视,其中一台配置了PS VR,一台Xbox 360,还有一台任天堂的最新主机Switch。
小朋友坐姿很标准,《GTA OL》也玩得很溜,完全跟“坑”沾不上边
话说为什么没有Xbox One?这是笔者看了一圈之后的第一个疑问,而萌奇的回答则是:
“因为从开张到现在,几乎没什么客人提出过想玩Xbox One……毕竟除了各自的独占作品之外,大部分游戏都是全平台,包机房的客人并没有多少是冲着《战争机器》来的。至于说为什么选择了PS4,可能还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就从PS1开始接触索尼,因此潜意识里会把它当做是正儿八经的游戏机。”
由此可见,虽然微软加入到这场主机战争也有些年头了,但索尼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水货市场所造成的“记忆传承”确实积累了一定影响力。顺带一提的是,在15块钱/小时的店铺价格中,唯一的那台Xbox 360因为画面属于上时代标准,所以会相对便宜点儿,也总被来店学生第一时间锁定。
“周一到周五的话,客人通常会在学校午休、下午放学,以及晚饭之后比较集中,周六因为大家起不来床,所以通常到下午三点左右才陆续有客人来,不过生意会一直持续到比较晚。我没有固定的关门时间,什么时候人走光了就休息,想要通宵也完全没问题。”
当天还有人在玩“彩六”,搞得隔壁踢球的客人偶尔会走神瞄两眼
萌奇的包机房并不算大,就算是租下了左右两个门面,充其量也就能同时容纳15-20人。作为一个老板,他显然不会亲口告诉你“自己赚了多少钱”,但作为一个受访者,他已经很干脆的分享了自己的大致成本:
“一台双配手柄的PS4加一台40寸电视机大概4000块钱左右,目前的店面租金大约是3000块钱,每张游戏碟平均下来400块,水电和网费不计,差不多就是过去1年多的固定成本。至于Xbox 360和任天堂Switch,本来都是自己用来玩的,现在就当做顺便给店里贡献力量了。”
虽然无法准确统计客人累计数量,但就笔者所在的周末而言,从来没有一台机子放空,它们总会被各式各样的年轻客人占据。萌奇也告诉我,他租下了楼上另外一个新铺位,因为现在已经有“客人来店里却没机子玩”的现象发生。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店铺门面采用了横拉的方式
话说包机房除了一次性购入设备和房租水电等成本之外,“外设损耗”是所有老板难以言喻的痛。
“你在家玩自己的游戏机可能感觉不出来,我开店到现在,平均3个月换一个手柄,总之各式各样的手、各式各样的按键力道和方式、各式各样的游戏中途饮食习惯……根本没法控制,况且你是向客人收了钱的,没道理让大家去适应一个‘半坏’的手柄,所以这方面稍有问题就必须更换。”
当然了,随着萌奇逐渐将店里的PS4初代手柄全部更换为“触屏荧光条”的二代,他表示之后会优先考虑“维修”,然后才是“取而代之”。
这不是什么大生意 但从来不差人情味儿
与笔者“误打误撞”路过这座大厦不同,萌奇一年多前是在生意搭档的带领下来到这里考察,当时这座大厦的底层也已经有几家包机房在经营……就像前文所说,“没有空机子”和“存在客人等待”的现象在第一时间就让萌奇确认了这笔买卖的可行性。而促使他最终下定决心“开张大吉”的另一个原因则可以被看做是传统意义上的“情怀”所致。
“小时候就是这么在包机房玩过来的,后来家里人给自己买了游戏机,也就渐渐去的少了。再后来毕业工作赚钱,想玩什么都会自己买,其实不太记得还有这么个生意。直到因为这次离职再创业的机缘巧合,才重新发现这样的谋生方式,我又一直是个主机玩家,对这块比较熟悉,干脆就想着做做看吧。”
今日我地玩咩啊,不如踢波咯
一年多后的今天,“抵玩电玩”最初的另一位搭档已经撤走,萌奇没有多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和赚钱方式,谁走谁留其实真的没什么“是是非非”,只要大家开心,在哪儿挣钱都一样。反正对他来说,店铺的生意挺好,未来也有继续扩张门面的计划,新婚的妻子虽然不懂游戏,但工作之余也会在周末过来帮忙。
“男顾客通常会比较喜欢老板娘吧……”这是笔者为数不多的几次插嘴之一,萌奇听后笑了笑:“还好啦,但所有与游戏和设备有关的问题,还得我亲自出马。”
如果你还记得刚刚所提及的“成本”和“客人容量”,会发现不管是以前或现在,包机房从来不能算作是让人“暴富”的大生意。诚然,这里面的利润只有每个老板自己心里最清楚,但从外界的角度去观察和推测,它所能带来的净利润应该不会与一份耕耘多年的有头衔的公司职位相差太多。
但这个生意却在游戏人眼中充满了人情味,毕竟,公司的同事形形色色,这其中只有少部分能够做到所谓的“兴趣相投”,然而不管是开包机房的,或是来包机房的,大家最起码都好这一口。
店内的墙上贴着UCG 400期纪念海报
只可惜“荡气回肠二十载”这种传奇故事并非那么容易能够被笔者碰上,开店一年有余的萌奇也没有遇到“同人小说”中那种传奇般的狠角儿。他更多是与我分享了某些独自前来的客人有时会问他要不要一起打几局比赛,时不时用饮料当个赌注之类的,一二来去大家熟络了之后,也会随便聊聊各自的生活。
这些经历就如同“某个下班族独自一人坐在吧台,并且跟酒保维持着一种平淡又稳定的交流”。有些人可能没有太多朋友,也可能天生就比较喜欢独自游戏,但总有那么个时候,他也会想要与志同道合的人互相交流切磋。比起统计机构所颁布的那些“XX后玩家社交报告”,每时每刻发生在萌奇店铺里的平淡故事或许反而可以从更微观的角度反映出中国主机圈在社交方面的部分特性。
店里虽然有一台PS VR,但在最初的新鲜之后,已经很少有客人问津了
笔者还记得那天约萌奇到隔壁的茶餐厅接受采访时,店门口的另一个年轻人笑着对他说:“去吧,去吧,我们在这儿给你看着。”之后,萌奇对我说:“那是我的一个熟客,毕业了,周末过来聊聊天。”
至此,笔者突然又想起了童年时期的包机房,小孩子并非每次身上都揣着2块钱,但记忆中的老板也从来没有驱赶过我们,很多时候老板娘还会做些“麻辣土豆”给大家解馋……就是那种把土豆切成薄片儿,滚水煮熟,然后撒上盐、胡椒粉、辣椒面、麻油搅拌均匀。在我看来,包机房从来都不只是“玩游戏”这么简单,只要老板愿意,这里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同时满足理想和现实的地界。
面对国内主机圈的认知断层 包机房能够弥补多少?
有意思的是,置地大厦并非只有“抵玩电玩”一家店,但老板们之间并没有“剑拔弩张”的火药味,归根结底的原因或许就在于大家都活得挺好。
对此,萌奇是这样说的:
“除非是提前预约好了时间,或者上一台机子的时间差不多到了,大部分客人在店铺满员的情况之下会选择先去瞧瞧其他店面。所以我们这里也谈不上谁抢谁的生意,反正来久了的客人基本上每家店都光顾过。再加上各个店铺的价格都一样,与其说我们在互相竞争,不如说是一起满足了该地区在这方面的需求。”
现实就是,不是所有想玩主机的人,都能够在一开始就拥有主机
他口中的“需求”是指玩家对“主机游戏方式”的喜爱,而这也是包机房一直存在的根本原因。笔者在开篇曾表示自己一度“遗忘”了这门生意,但仔细想想,它从来就没有消失的理由。人们有时候会局限在自己的经历和认知,比如当我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意愿购买游戏设备时,往往会忽略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还不具备购买能力的人……
而这往往就会催生一个“伪疑问”:什么样的人才会去包机房玩游戏?
他们或许是因为年龄未到自主决定的阶段,或许还要应付残酷的升学压力,或许是囊中暂时性的羞涩等等,这些理由都能够阻止一个主机爱好者拥有自己的主机,也构成了他在包机房消费的理由。
这个道理20年前如此,20年后也差不多,唯一需要指出的变化则是,如今年轻玩家所接触的游戏种类和平台比萌奇童年时期要丰富得多,再加上“主机禁令”“网游”“手游”等因素积累,确实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玩家不知道“游戏主机”的存在。
一直以来,包机房对于主机游戏的宣传意义不亚于网吧对于PC游戏的宣传
“我觉得这应该算是一种认知断层吧,记得之前有个小客人带着他的同学过来玩,那个同学一直在问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我们小时候玩游戏,除了游戏机就没有别的选择,可现在的年轻玩家,他们之中如果有人从来没有接触过主机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包机房能在多大程度上弥补这种认知断层呢?
答案恐怕不会太乐观,因为就目前来看,你无法得知所谓的“包机房行业数据”,它甚至还不如它的表亲“网吧”那样成行成市。类似于萌奇这样的老板也都明白这个生意背后的地理特点,那就是店铺的辐射范围通常不会超过2个地铁站那么远,按照广州人的一句俗语来说,这其实是个“街坊生意”。
至于这个城市的其他地方,以及这个国家的其他城市,究竟还有多少家包机房,我们真的无从得知……他们就像一个个分散的细胞,以宏观角度无法统计的程度在各自的空间内经营着一方天地。
不同城市肯定还存在着包机房,只是我们难以去精确统计罢了
诚然,在一个动辄就10万+爆款刷爆朋友圈和QQ弹窗胜过无数渠道的年代,不论是包机房的规模,还是宣传力度都难以让其在主流社交圈中发出足够的声响……可就算发出了一定声响,也似乎改变不了主机游戏在国内整体小众的客观事实。
但如果让我们换个角度考虑,包机房最大的意义也许不在于弥补认知断层,而是作为一个最基层的“前沿阵地”,用最实际的商业行为宣传着关于主机游戏的一切,并在这个过程中让这份“记忆”能够被传承下去。
还是以萌奇的店铺为例,它就像一所学校,定期会有新人来,也会有旧人走。那些不再光顾此地的人,他们之中肯定会有一部分人拥有了自己的主机,用自己的方式继续支持并向周围的人安利“信仰”。而那些远离了“主机道路”的玩家,最起码在他们生活的某个阶段获取了对该领域的认知。
把汽车改装成可以玩PS2……好吧,我承认这个爱好者的例子有点儿极端了
现实不同革命理想,“星星之火”能否“燎原”不是“火”说了算,关键得看土壤和草丛的湿度,但如果连这点火都没有了,那薪王们也该洗洗睡了。中国主机玩家熬过了这么多年的“基本国情”,其中的传承不言而喻,我相信包机房在这其中肯定贡献了自己的那份力量。
写在最后的话
当笔者在离开置地大厦的时候,想起自己需要补拍一下入口的照片,却突然发现了之前所遗漏的广告牌——“直行左转有机打”!
老玩家关于“主机”的感情认知,可能一直以来都没怎么变过吧
这些东西给人的感觉跟20年前一模一样,除了当时没有这么好的彩笔绘版罢了。有人说“怀旧对人的伤害不亚于吸烟”,但作为主机玩家来说,纵使外面风云变幻,我们的喜好貌似并没有太大改变。
笔者作为一个编辑,不排斥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平台的游戏或游戏方式。但就个人经历而言……不论是包机房,还是家中,坐在沙发,拿起手柄,盯着电视……是我最早学会玩游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