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代皇帝留下一句话 竟触动百万《文明》玩家

  在2月14日《文明6》的DLC“风云变幻”上市时,屏幕前的你一定会产生一种不同的游戏体验。哪怕你再兢兢业业地经营内政、开疆拓土,但面对大自然的致命一击,之前几十回合的成果可能都会白费。

  有时你的心境也许会和明朝的崇祯皇帝一样痛苦:我兢兢业业治理国家,怎么局势却变得愈发不可收拾?“朕非亡国之君”——你只能用这句话为自己解释——真的是“天命已尽”啊!


在《文明6》DLC“风云变幻”中,自然将更深刻地影响玩家的决策,甚至影响整个局势

“天命已尽”

  在中国古代,当总结一个王朝的覆灭时,史官们最常用的词就是“天命已尽”。对于明朝的崇祯皇帝来说,这不是虚言,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问题。从1626年开始,大明王朝开始遭到了一系列自然灾害的打击。首先是蔓延北方5省的特大干旱,随后,山西、直隶境内降下冰雹,江南地区则遭遇了出奇的酷寒和降雪。

  这一连串灾害,直接将中国上千万的人口推向了死亡线。在粮食吃尽之后,饥民开始搜集山中的蓬草和树皮,蓬草和树皮吃完,他们只能吃观音土,最后腹胀而死,饥荒在陕西尤甚,“全陕旱蝗,耀州、澄城县一带,百姓死亡过半”,起义于是随之而来——其中最著名的领导人李自成,就是一个在饥荒之下无以为生的驿卒。不仅如此,北方的少数民族也被寒冷逼迫着南下,它们就像连接火药桶的引线,共同毁灭了一个绵延二百多年的封建政权。


明末农民战争示意图,当年的农民起义最先爆发于饥荒最严重的陕北,而其中最有名的领袖——李自成则恰恰是一名当时因为官府财政吃紧而被裁汰掉的驿卒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覆灭并不是自然灾害影响历史的唯一案例。按照传说,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就是天灾的衍生品。作为王朝的奠基人,大禹凭借治理洪水的功绩得到了重用,之后,禹的儿子启又暗中布局,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的政权。

  但在历史上,天灾的作用更多不是让王朝崛起,而是直接将它们推进深渊。将时光回溯到2000多年前,西汉末年的人们已经对“天命已尽”这个词有所理解。按照气象学家的说法,中国进入了“小冰河时期”,在这个阶段,气候会变得更加寒冷和不稳定。

  在公元前29年,小冰河时期开始显露出狰狞面容,怪异的天象接踵而至,首先是4月份天降大雪,接着是连下十余日不止的夏季暴雨。其后3年,黄河连续泛滥,北方上百万人受灾。此时的西汉王朝还偏偏摊上了一位荒淫无道的汉成帝,借此机会,一个近乎“穿越者”的野心家——王莽登上了历史舞台。他采取了“抑豪强、分田地”的政策,让人难免相信他来自未来。

  在这里,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王莽是在气候温暖的时代推行他的政策,历史将如何演进?似乎可以确定,由于下层农民群体依旧稳固,“新朝”将延续更长时间。但他登基之初,“小冰河时期”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这段时期中原冷得无以复加,干旱和洪涝灾害连年发生——仿佛是上天在对这个新政权进行谴责,随后的事情不必多说:新朝只存在了不到20年,便被来势汹汹的大起义推翻。

  追根揭底,天灾之所以成为毁灭一个王朝的推手,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社会自身。它们看上去无比繁盛,但内核却脆弱不堪——它的稳定完全维系于农业之上,而农业又在自然灾害面前不堪一击。如果天灾频发,再赶上统治者昏聩不仁或思维短路,只需要几年,原本安定的社会便会陷入毁灭。

  毁灭新朝之后,小冰河时期销声匿迹了100多年,但在东汉末年,它开始再次影响了全国。干旱和饥荒直接催垮了地方政权,并成了黄巾起义和群雄割据的导火线。也正是此时,曹操写下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诗句。

  当晋武帝司马炎再次统一全国时,他自以为天下大定、可以稍喘一口气,但他并不知道“小冰河期”的影响其实并没有终结。在酷寒的逼迫下,北方游牧民族成批南下,进入了空虚的中国北部地区,这些不速之客很快扎下根来,成了埋在西晋内陆的一颗定时炸弹。

  316年,酷寒和干旱接踵而至,在长安,人吃人已经从私下转为公开;在洛阳,皇帝司马邺也只能食用一些杂粮甚至是酿酒的曲饼,而他要面对的则是匈奴人刘聪率领的大军。这还不是全部,在边境地带,羯、鲜卑、羌、氐等民族也正在跃跃欲试——接下来,中原的动乱还将持续近200年,史书上的“五胡乱华”就此开始。


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它们在“小冰河期”南下并占据了中原的北部

历史的推手

  自然灾害不只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轨迹,还颠覆了欧洲的传统社会形态。其中一个例子是从北欧出发劫掠欧洲各地的维京人。8世纪上半叶,北欧的平均气温骤然下降了5度,直接摧垮了当地的农业。

  1980年代,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处当年的墓地,并对骨骸做了人类学分析。最令他们惊讶的是这些死者生前的营养不良程度,其中许多人一生都无法挺直脊柱,这让他们只能像狗一样佝偻地前行。

  毫不奇怪,这些挣扎饥荒和死亡中的人们别无选择,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劫掠。从公元793年开始,驾驶长船的维京武士像闪电一样袭击了西欧,并在所经之处到处洗劫。至于袭击者的规模则不断扩大,其中一部分顺着河流而上,一直抵达了欧洲的心脏地区,公元885年,大批维京武士先是洗劫了鲁昂,随后逆塞纳河而上试图攻占巴黎;另一批人则将目光投得更远,他们绕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了地中海,并洗劫了这片原本繁荣的领土。

  在随后400多年中,气温开始回升,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中世纪的欧洲开始打破了早年的凋敝和衰败,西欧和地中海地区变得愈发繁荣。然而,在公元13世纪之后,自然灾害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再次开始搅动欧洲的历史进程。

  首先是1257年,位于今天印尼境内的一座火山爆发,其爆炸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几百倍,在把整个山体夷为平地的同时,它还向平流层射出了上百吨的火山灰。它们遮蔽了阳光,并充当了大雨、冰雹、浓雾和降雪的罪魁祸首,在欧洲史书中,这一年的夏天被称为“像冬天一样”,在法国,一个又一个村庄在绝望中消失,一些勉强存活下来的人甚至要靠吃死者的尸体度过冬天。

  而在14世纪后爆发的黑死病,也在某种程度上与气候骤变有关。这场瘟疫最先爆发的地点在欧洲东部,而之前又是游牧民族将它们一路从东方带来。为了更广阔的牧场、更丰厚的战利品,也为了抵消“小冰河时代”的影响,金帐汗国对黑海沿岸的基督徒据点发动了攻势,也正是在此期间,他们动用了一种“生化武器”——黑死病感染者的尸体,这些尸体被装上抛石机、扔进了被围攻的城市。

  惨遭自然折磨的不只有欧洲人。在梅尔·吉布森导演的电影《启示录(Apocalypto)》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主人公被一群凶神恶煞的玛雅武士带进了城市。随着镜头从恢弘的金字塔上转开,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副凋敝景象:枯萎的庄稼、面黄肌瘦的居民、暴土扬尘的街道,而主人公之所以侥幸活命,仅仅是因为他们有更大的用处——被献祭给主宰一切的神明。

  虽然《天启》不是严格的历史片,但许多桥段并非凭空捏造。历史上,玛雅文明的衰落与自然剧变有关。作为地理大发现之前中美洲最发达的文明之一,玛雅人创立了复杂的文字、精密的历法,还留下宏伟的城市遗迹,但一个谜团却让考古学家费解:在850年前后,许多城邦突然停止了建设。

  问题出自玛雅人脚下的土地:大约在这个阶段,气候开始发生变化,洪灾和干旱开始交替侵袭;令情况雪上加霜的是,在垦殖过程中,玛雅人几乎不注重保持土地的肥力,在水土流失和气候恶化的双重打击下,玛雅社会存在的基础很快荡然无存。另外,还有地理学的证据显示,在玛雅附近还出现过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于是,几百年后,当欧洲探险家造访这片土地时,只能对着荒废的金字塔留下各种不着边际的猜测。

结语

  虽然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人类便愈发自信能征服自然,但一次次灾难还是无情证明,对这个先民们无比崇敬、又满怀畏惧的存在,人类还无法做到颐指气使。不仅如此,它还隐隐地搅动着历史发展的进程:有时,那些看似人类自己做出的决定——比如一场战争、一次革命、或是一座城市的毁灭,很可能背后都有大自然的暗中摆布。

  但幸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并总是在不单纯逆来顺受,灾难也会赋予社会振作的动力,或是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就像《文明6》新DLC“风云变幻”中展示的那样,天灾也许会推平你的城市和基础设施,但在几个回合之后,它便会以一种意外的方式给你提供buff,比如在大灾害后出现的“尤里卡”加成,或是让火山周围变成收益更高的区域。

  现实同样如此,如果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天灾人祸结束之后,被压制社会的生产力常常会出现反弹。直接的影响不必多说:洪水会带来上游的淤泥,火山爆发产生火山灰——它们让土地更为肥沃;另外,在外力的压迫之下,被逼入绝境的人们总会找到更好的求生之路。比如明末的大灾变,它推动了从美洲引进的经济作物普及,它们在未来300多年里养活了更多人口。同样影响还发生在精神上,中世纪末期的大灾变让人们看清了宗教的虚妄,这成了文艺复兴的诱因。总之,在这场人与自然的较量中,人类不仅不会屈服,反而会变得更为强大、智慧和团结——正是从这一切之中,孕育出了现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专栏征稿——点击参与!

热门相关:至尊兵王   异世厨神   冒牌风水师   冒牌风水师   最强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