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市场“量价双降” 估值洼地是否显现?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日,可转债市场持续低迷,展现出“量价双降”的态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收盘,中证转债指数下挫0.92%,报收于366.38点,盘中更是触及366.02点的年内新低。该指数已连续三个月呈现下跌趋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具体来看,可转债市场的供给也在显著收缩。根据民生证券的研究报告,截至8月16日,年内新发行的可转债数量仅为29只,新发规模仅为254.94亿元,与去年同期的93只、1080.31亿元相比,呈现出显著的下滑态势,同时也低于202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

可转债市场的此番调整,背后是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一方面,可转债市场近期遭遇了多个“历史首个”风险事件,如岭南转债、蓝盾转债的违约,这些事件对市场的信心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使得转债的信用风险面临再定价的压力。特别是岭南转债作为首只违约的国资可转债,以及蓝盾转债作为历史上第二只实质性违约的可转债,其违约事件无疑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情绪。

另一方面,权益市场的预期偏弱也间接影响了可转债市场的信心。在近两年权益市场情绪较为低迷的背景下,市场对转债转股期权的估值普遍较低。特别是对于那些存在正股退市风险的可转债来说,其转股期权价值更是大打折扣,投资者更倾向于以债权形式退出。然而,转债清偿对于有退市风险的公司而言通常压力较大,公司可能通过下修股价来提升转股价值以促转股,但这种做法往往又会进一步加剧正股的压力,形成转债与正股的负反馈循环。

此外,债基申赎的波动也是导致可转债价格进一步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转债的投资者普遍对绝对回报要求较高,一旦市场出现调整,便有可能启动相关产品的赎回操作。近期可转债的超跌现象与部分机构的减持行为便形成了负反馈关系。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可转债市场已经调整出了估值洼地,尤其是低价转债的占比持续抬升接近70%,后续进一步下行的风险相对较小。国泰君安固收分析师刘玉表示,低价转债存在价值低估的情况,短久期转债的修复节奏可能会更快。而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团队也认为可转债超跌反弹的交易性机会或许已经出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可转债市场仍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需要警惕。有分析人士提示,市场上民营小市值企业占比较高且偿债能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占比较大比例,其转债余额难以被账面货币资金覆盖。虽然发行人在应对偿债压力时具有一定的主动措施空间,但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