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之城》:曲宗姐弟的服装,隐藏着土登家的代际冲突

《日光之城》第一集开头,用了四组大广角空镜头。

第一组空镜头,阳光普照下的拉萨,金光闪闪。

相信看到这一幕的观众,都可能感到愉悦。

阳光照射能刺激人体分泌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种与情绪、幸福感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这是晒太阳能减轻焦虑,让人愉悦的原因之一。

全剧第一幕拍阳光下的拉萨,彰显拉萨是日光之城的地位。每年光照时长达3000小时,拉萨是中国日照时长最长的城市。

四组空镜美如壁纸,第五组镜头是大昭寺前游客如织。

大昭寺是松干赞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的建筑,也是汉藏血脉相依的历史见证。

历史和现在,用大昭寺勾连在一起。

《日光之城》拍西藏同胞的故事,也捕捉到我们当下中国常见的代际冲突,新旧碰撞。

剧中的服装很好地展现了主要角色之间的代际冲突,观念上的新旧碰撞。

一、服装的秘密

拉萨,嘎吉大院。

南卡藏戏团团长土登,有一女两子。

大女儿曲宗,大儿子索朗,小儿子扎西。

三人名字都有美好的寓意:曲宗象征着生命源泉和力量,索朗代表着福德和长寿,扎西则是对吉祥和好运的祝福。

土登始终相信“我的孩子听我的”,而他的三个孩子都很有主见。

先说大女儿曲宗。

土登的妻子卓玛英年早逝,曲宗接手母亲留下的甜茶馆。这些年来,她既能赚钱养家,也能给弟弟当“妈”。

索朗说自己三十岁,曲宗是大姐,年过三十她仍未婚配,年龄也能看出她对家庭的无私付出。

第八集,索朗说曲宗从小到大,没有对土登说过一个不字。然而,曲宗为了许少杰,能接受远嫁。

土登爱女儿,因此舍不得曲宗。因为爱女儿,土登会把妻子留下来的嫁妆送给曲宗。

再说索朗。

索朗的梦想是创业,让更多人买到西藏的土特产。

创业艰难,想要回报必须付出,而付出未必有回报。

创业艰难是外患,土登反对是内忧。土登要求索朗必须考公——哪怕索朗接连落榜两次,土登依旧希望索朗能在第三次上岸。

反对父亲意志,追求个人梦想,索朗付出的代价是被土登逐出家门。

最后说说扎西。

扎西是拉萨市人民医院的实习生。

在这里补充一个小知识,拉萨市人民医院是全区首家地市级“三级甲等”的综合医院,也是拉萨最好的医院之一。

在拉萨市人民医院实习,足以满足土登望子成龙的心愿。

然而,看似乖巧温顺的小儿子,并不喜欢做医生。他对土登从事了一辈子的藏戏情有独钟。

四人第一次亮相时的服装,也在暗示父女/子间的代际冲突。

土登出场时,白衫黑裤,衬衫下摆有流苏设计,既有西藏同胞传统服饰的特点,也有休闲气质。其中,黑白色调的对比,似乎在暗示他惯于非黑即白二元论。

在他看来,不考公的人生,是对生命的辜负。不听话的儿女,是迷途的羔羊。

曲宗的服饰是藏袍。

西藏同胞的藏袍,男式藏袍宽大,带袖,女式稍窄,分有袖、无袖两种。无论男女,藏袍都会内搭白、红、蓝、黄等各色衬衣。

曲宗穿藏袍,一方面她是藏区美好素养的化身,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加卓玛甜茶店的地域风情,来这里喝甜茶吃藏面的外地游客,看到曲宗的服饰,都更加相信这是正宗的西藏店铺。

再来说说索朗。

索朗的西装领带白衬衫,身上没有西藏传统服饰的痕迹。

在索朗眼中,西装是成功人士的服饰标配。

西装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和英国的绅士文化有紧密联系。在当时,裁剪得体的西装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英国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后,西装也顺势成为商务活动中常见的服饰。

索朗的西装和达珍出场时的西装一样,穿衣风格遵循的是行业规范。

按照计划,雪顿节的第一天,也是索朗和好好生活网签约的大日子。然而,他没想到猪队友阿旺让签约变成了一场空。

签约失败后,索朗的穿搭风格在休闲装和西装来回摇摆。

最后说说扎西。

扎西上穿短T恤,外搭白底黑条纹衬衣,下穿蓝色牛仔裤,普通小青年的穿衣风格。

第一集,扎西出门时,土登告诫他要抬头挺胸,此细节也证明扎西不是一个自信张扬的人。

然而,这个乖乖仔,不想做体面的医生,和父亲一样唱藏戏,才是他想要的光。

第三集,扎西和性格叛逆的格桑在草原上散步,有一组大广角镜头拍到了破云而出的光。这一幕暗示扎西和格桑一样,都会冲出云翳,追寻到生命中的光。

总而言之,土登家看似一派祥和,其实暗流涌动。

他们的代际冲突,是传统和现代的碰撞。

二、 传统和现代

土登一家四口人的服装,土登常穿的藏族服装和儿子们的西装T恤牛仔裤的对应,是传统和现代冲突的象征。

土登遵循传统的价值观,注重家族荣誉,追求稳定工作,因此考公和医生就成为他对儿子最好的安排。

索朗和扎西都受过教育,他们信奉的价值观是“趁年轻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是索朗、扎西、曲宗这些年轻人共同的选择。

在第二集 ,玉珍奶奶和次旦有过一场孝顺主题的辩论。

次旦和土登一样,要求子女要听父母的话。玉珍奶奶则表示,迷信父母的话,也会造成悲剧。

次旦:不听父母的话,会遭报应的。

玉珍奶奶:父母说的话都是对的吗?尊者米拉日巴就是因为听了他妈妈的话去复仇,才滥杀了许多无辜,造成了不可饶恕的罪孽。

次旦认为听父母的话没有错,是孝顺。这是对孝顺的误解。

孔子并不咱赞同不听父母的话就不孝顺的观点。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大致意思是,父母有缺点,要委婉劝导。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被接受,依旧要尊重他们,心里忧愁而不怨恨。

可见孔子也不认为子女应该对父母百依百顺,他们有缺点,还是要提出来。

索朗不接受土登对他人生的规划,即便被赶出家门,索朗依旧对土登充满敬意。

索朗依旧是遵守孝道的孩子。

《日光之城》的父子代际冲突,也是当下国产影视剧常见的情节。

当下的家庭题材国产剧,年轻人都喜欢质疑父母的判断力。通常来讲,父母错了,年轻人对了。

我们不能认为这种设定是为了取悦年轻观众,而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

当下,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和父母有交流困境。有个大趋势是,年轻人很难像以前那样全盘接受父母的建议了。

这在历史上很少出现的情况。

在游牧文明时期\农耕文明时期,社会变化少,年龄是资本,老年人比年轻人掌握着更多的智慧,于是就有了尊老传统。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老年人的知识和经验无法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老年人的话语权自然就被削弱了。

知识更新速度太快,年轻人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他们比老年人更能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必须承认,传统当然有好的方面,但传统不是金科玉律,更不是绝对正确的代名词。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一个人的知识不更新,再强悍的父母也容易犯错误。

土登让索朗考公,当然是苦口婆心,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然而,索朗的知识和眼界,让他明白时代在变,人的思维和打法也要变。创业能让西藏特产走得更远,索朗的做法,反而能让更多的西藏人民享受到这个时代的红利。

见识不同,人生规划也不一样,这是土登和索朗观念分歧的根源。孔子强调孝道,也强调过聪明人应该懂得辨别是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喜欢《日光之城》,欣赏索朗身上洋溢的那种不畏艰难,追求梦想的气质。2023年,索朗已经三十岁了,身上依旧有不要被世界改变,要改变世界的光芒。

哪怕被父亲逐出家门,哪怕不被亲朋看好,哪怕他并不能满足甲方的要求,他依旧不抛弃不放弃,想方设法为梦想努力。

最后,就让我把毛姆的一句话送给索朗吧。

人类之所以进步,主要原因是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