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快车火热开动
“今天的电影院又是坐得满满当当”“这场演出太火了,一出票就抢没了”“过年的年味又回来啦!”……2023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的影院、剧场、博物馆、图书馆、书店等文化场所全面开放,人气爆棚,“文化过大年”的氛围感拉满。强劲复苏的电影春节档、火速升温的演出市场以及节节攀升的各类文化消费,让人们浸润在丰沛的文化生活中,精神昂扬、信心满满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春节档再创佳绩
1月22日(正月初一)上午近9时,位于北京朝阳区的耀莱成龙国际影城慈云寺店内老中青少观众齐聚,人流熙熙攘攘,等电梯、打印纸质票和入场检票都需要排队。
当天,虽然多部热门影片时长超过120分钟,但这家影院的8个影厅共排映52场,观影人数达3900多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0%,影院当天综合票房收入近28万元,涨幅约为一周前的300%。
在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地的影院,春节档同样出现了许久未见的观影热潮,有观众“组团”一日内连续观看数部影片。不少观众反映,想买到黄金时间的场次或巨幕等特别场次,需要提前一两天购票。业内人士评价:这是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久违的井喷现象。
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3年春节档(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1日至1月27日)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观影人次为1.29亿次,同比增长13.16%。《满江红》《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分列票房榜前三位。
“春节档电影如此火爆,超出预料。”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今年,他在四川成都过春节,大年初一就起了大早,到春熙路王府井影城“赶电影大集”,一天看了4部影片,收获满满。
专家分析,春节档火爆的原因,主要是作为我国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个春节档,电影市场供给充足,上映的影片题材类型丰富,质量和口碑比较高,观众被压抑的观影需求得到满足。另外,北京、上海等地推出了一些电影惠民政策。
近些年来,春节到影院看电影已经成为新年俗。强劲复苏的春节档证明,春节观影这一年俗仍被我们守护着。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目前观众到影院观影的热情和习惯已经恢复了大半,还将进一步复燃。饶曙光表示,中国电影将会以春节档为新的起点再出发,不断涌现优秀作品,以国产佳片讲述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
演艺市场“开门红”
与电影市场不同,往年春节并非演出市场的热门档期。今年,不少院团、剧场精心策划了优质的演艺项目,观众的热烈反馈大大提振了演艺人的信心。据不完全统计,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共9400余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40.92%,比2019年增长22.5%。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春节期间北京演出场所恢复开放,在104个演出场馆举办了244台剧目1687场高品质演出。
从1月18日至28日,北京人艺的开年大戏《正红旗下》在首都剧场演出9场。这是北京人艺恢复百分百上座率后推出的第一部作品,由老舍原著,李龙云编剧,冯远征和闫锐执导,濮存昕、杨立新、梁丹妮、王茜华、于震、王刚等实力演员加盟。9场演出一经开票就迅速售罄。
“3年多来,我们从关掉剧场到恢复30%、50%、75%上座率,到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100%的观众。” 面对首演当晚满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喝彩声,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携众主创登台谢幕时激动地说道。
与北京人艺相距不远的长安大戏院,从大年初一到初六同样好戏连台。京剧名家迟小秋《锁麟囊》、李宏图《周仁献嫂》、胡文阁《霸王别姬》等吸引了众多戏迷。连日内,虽然北京气温骤降,但长安大戏院内坐得满坑满谷,台上热闹,台底下也热闹,叫好声不断。几小时的戏拉上大幕后,观众总是不肯散去,一声高过一声的场面屡屡出现,气氛异常热烈。
在上海,新春演出消费同样呈大幅回升态势,传统戏曲、音乐舞蹈、脱口秀、儿童剧、音乐剧、杂剧马戏等各艺术门类汇聚节日演出舞台。春节7天安排总场次达602场,同比2022年增长32%,已售票房同比增长42%。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海音乐厅、上海大剧院等上海演艺地标推出系列新春音乐会和精彩剧目展演。如上海大剧院在春节假期安排了3台剧目共13场演出,仅前3天的出票就超过7000张,这一成绩甚至超过了整个2019年春节7天假期的总票房。
文化消费迸发活力
据文化和旅游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约11万场,参与人数约4.73亿人次。各地开展非遗传承实践活动10522场,“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参与视频总量超过6.5万个,直播超过580场。文博、非遗、节俗等“国潮”“国风”持续激发文化消费活力。
春节期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汉字主题城市书房内,100幅“兔”字书法作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展出的“兔”字作品中有草书、行书,还有夸张的美术写法,每幅作品独具特色。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主持人张振忠教授兴致勃勃地向参观者解说“兔”字的演变历史。
挂起红灯笼,贴上装饰画,吉林省长春市新华书店重庆路店的新春氛围分外浓厚。三楼的儿童图书区,孩子们正在书架间翻阅图书,传统文化类书籍广受欢迎。门店经理曲连伟表示,春节期间,书店的客流量明显增加。一天的销售额比前段时间近半个月的销售额加起来还多。
体验非遗,品味年俗,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永庆坊,市民逛年货圩市、品广东美食、赏老城美景,沉浸式感受年俗年味里的非遗。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市民游客不仅可以穿上粤剧戏服,感受粤剧文化,还可以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一起“开油镬”,体验炸油角制作,感受最接地气的广府年味。
为丰富市民春节期间夜间文化生活,多地聚焦“不夜城”特色,激发夜间消费活力。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在节日期间启动了“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春节系列活动。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自开馆以来的首场夜游活动,在汉字公园璀璨的夜景下,现场观众得以穿越不同时空,沉浸式体验奇妙的传统文化、技艺和汉字民俗。
在陕西西安,延续了36年的西安城墙新春灯会今年变得更“潮”了,形象分别源自唐代妇女、金甲武士、文人墨客等。此次首发的以古丝路上友好使者为创意的“盛唐天团”IP人物形象,一亮相即“出圈”。灯会相关主题限定数字藏品和文创产品在线上线下热销。
“继电影院里看电影、博物馆里过大年之后,看演出、逛书店、赏国潮、围炉煮茶等活动正在成为不少人打开农历新年的方式。”有专家指出,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调整,这类新场景、新风尚不仅为春节文化注入更为丰富的现代元素,也为新一年文化消费增添了新的动力与期待。(记者 郑 娜 苗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