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唯一跨海而生的剧种,带你探寻歌仔戏的前世今生

歌曲《身骑白马》中

“我身骑白马走三关,改换素衣回中原,

放下西凉无人管,一心只想王宝钏。”

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唱段

来源于歌仔戏《薛平贵与王宝钏》。

本期《匠心坚守》非遗传承系列节目

走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歌仔戏,

探寻歌仔戏的前世今生,

感悟百年歌仔戏的雅致与深情。

歌仔戏是以闽南歌仔为基础,

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

潮剧、京剧等戏曲的营养

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

明末清初大量闽南移民迁入台湾,

带去了“歌仔”。

在宝岛广泛传唱过程中

融合了当地的民谣民歌,

后来又传回闽南

吸收了大陆的民间歌舞戏曲元素,

经两岸人民共同打磨,

最终形成具有草根气息、

贴近百姓生活的歌仔戏。

歌仔戏行当上有生、旦、丑三行,

以苦旦最具特色。

曲调上,

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大调、

背思调、杂念调等,

最具代表性当属忧郁哀伤的各种哭调。

内容多以民间故事为主,

产生的背景与历史悲情、

现实悲苦紧密相连,

容易让大众产生共鸣。

自诞生起,

便吸引不少闽南民间艺人学习和传承。

近年来,

在厦门,

涌现出如陈志明、苏燕蓉、庄海蓉等

一批优秀的歌仔戏

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传承人们一生坚守,

更注重“根”的培养。

“其实作为一个传承人,

我感觉到责任很大。

因为要把歌仔戏这个剧种良好地传承,

所以我们现在每一年都要进校园、社区,

到比较偏远的农村去下乡……”

谈到歌仔戏如何“传”下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歌仔戏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陈志明这样说道。

以歌仔戏进校园为切入点,

浸润孩子们的心灵,

种下闽南戏曲文化传承的种子,

让歌仔戏后继有人,

是每一位传承人的心愿。

做戏不易,学戏不易,

传戏最不易。

作为国内众多地方戏中唯一跨海而生的剧种,

歌仔戏是两岸艺术家共同创作的结晶。

它的形成与发展,

正是一部海峡两岸交流与互动的历史。

陈志明深知对于歌仔戏的发展,

未来的主要任务便是

将歌仔戏“请进来”与“走出去”,

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在双向交流中寻求突破。

歌仔戏——这部唱着闽南话的地方戏,

如今已成为海峡两岸城市中的“背景音乐”。

一戏花开两岸,

人们在熟悉的闽南曲调中,

诉不尽思乡愁绪,

唱不完百年情深。

热门相关:庶子风流   盛唐小园丁   盛唐小园丁   明朝败家子   奈何老公太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