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到电影,“高智商复仇”如何演绎?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董铭】古今中外,“复仇”一直是一大经典的艺术主题,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赵氏孤儿》《水浒传》,还是享誉西方的《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都拥有海量的读者,影响力跨越千年,经久不衰。这些经典复仇作品不仅影响后世文学,也为影视创作提供肥沃土壤,多次被搬上大银幕,催生了类型众多、手法多元的复仇题材影片,至今仍层出不穷。

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无论是书本还是银幕上,世人就爱看到恶人伏法、好人昭雪的反转,换句话说,就是求个“爽感”。个中情节越是曲折跌宕,人物命运越是悲惨,最后的大结局就越让人感怀不已,至于是否使用暴力手段,是“力杀”还是“智取”,倒是各有各的看点。像《水浒传》中林冲、武松的复仇,就是粗中有细,枪棒里带着心思;《基督山伯爵》中的唐泰斯,则是全程使用非暴力手段完成对陷害者的复仇,这也造就了一种经典的复仇思路,金庸将其融入东方武侠之中,创作出《连城诀》这样的佳作。

中外文学和电影作品中,优秀的复仇题材作品数不胜数,同时互相传承、借鉴和学习,不断融合多种元素,与时俱进。上述文学经典都曾翻拍成电影,其中不少还经过多次、多重翻拍,例如《哈姆雷特》与《狮子王》,《雷雨》与《满城尽带黄金甲》,这种“改头换面”式的改编,虽然变更了时代背景和风格质感,但最核心的人物关系和“复仇”主线仍然保留,这也是它们能够打动一代又一代观众的“秘诀”。

正因为有坚实的戏剧结构和人物刻画做支撑,由经典文学改编的电影中,复仇更多靠的是智取,像翻拍了几十个版本的《哈姆雷特》,从劳伦斯·奥利弗到梅尔·吉布森,想要复仇的王子不得不装疯卖傻,隐忍蛰伏;《基督山伯爵》即使翻拍了十几个版本,但观众还是爱看水手唐泰斯卧薪尝胆,在监狱里向老神父学艺十四载,逃出后凭借一身知识和财富,一步步向两个仇人撒开复仇的大网。无论是1934年罗伯特·多纳特主演的黑白版,还是1998年的杰拉尔·德帕迪约和2002年的盖·皮尔斯版,都详尽描绘大仲马笔下的复仇过程,而仅是逃狱这部分剧情,就足以启发另一部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

与拥有经典文学打底的电影相比,一些好莱坞电影限于篇幅,同时也为了追求更简单直接的娱乐性,选择用暴力血腥的动作戏呈现复仇情节,这就给很多年轻观众留下“复仇片就是要以暴制暴”的印象。

近年来火爆的基努·里维斯《疾速特攻》系列,昆丁·塔伦蒂诺致敬邵氏的《杀死比尔》,助“小李子”迪卡普里奥一圆影帝梦的《荒野猎人》等,已经是此类影片中较为风格化的佳作,其他“家人遇害的前杀手/特工,向幕后黑帮/大亨/政客复仇”的商业动作片更是数不胜数。

除了好莱坞,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人也创作出不少非暴力、高智商的复仇电影,例如大获好评的西班牙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多重反转的背后是一个为子复仇的悲剧。印度天后希里黛玉的遗作《一个母亲的复仇》,同样展现母亲为女复仇时爆发的惊人能量,也直指印度社会严重的女性生存困境。日本影片《告白》中,松隆子饰演的教师为了给死去的女儿报仇,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惩罚学生,那种超脱法律之外的折磨手段令人不寒而栗。相比之下,法国影片《以女儿之名》中的老父亲最终选择相信法律,设法将杀害女儿的继父从德国绑架到法国后,还是交给法庭审判。

归根结底,复仇题材影视作品无论过程多么精彩,构思多么巧妙,手段多么劲爆,其内核仍大多是悲剧。一部优秀的复仇题材电影,需要的不仅是精巧的结构和激烈的动作,更重要的还是人物真挚的情感,引发观众共情。毕竟这种从悲到喜的心灵激荡,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看完一部电影,也算是感受了他人的一生。

热门相关:厨道仙途   全天下都知道太子爱她   重生复仇:腹黑千金不好惹   重生复仇:腹黑千金不好惹   跟总裁假结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