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专访陈凯歌:“志愿军”就是你我他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琪 杨柳 环球时报记者 陈茜】9月28日,由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上映。与聚焦于一场战役、一次冲突不同,该片从国际博弈角度展开叙述,全景式呈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作战原因及作战过程,并刻画志愿军群像,描摹在各个战线上保卫祖国的英雄儿女形象。截至10月9日,该片票房超过5.6亿元人民币。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导演陈凯歌分享了《志愿军》三部曲的创作故事。谈及拍摄过程,陈凯歌坦言,协调近3000人的剧组、持续近400天的拍摄,“是一次挑战”,“这70年的和平是付出了很大代价才换取的”是他想表达的主题之一。而对于观众反馈,陈凯歌表示:“电影导演跟观众是平等的,拍电影的首要目的不是灌输、不是教育,而是要思索如何把影片拍得荡气回肠、拍得好看。”
三部曲承担不同任务
环球时报:同为抗美援朝题材,《志愿军》与《长津湖》有何不同?为什么选择用“三部曲”的形式?
陈凯歌:抗美援朝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虽然同是拍摄这一题材,但两部影片有很大不同。《长津湖》聚焦一场战役、一个连队,《志愿军:雄兵出击》是从国际博弈角度展开叙述——当时为什么要打这场仗、打的过程以及到最后取得胜利,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我们最初考虑分为上下两部,但在仔细研究材料后发现,两部的体量容纳不下这些内容,所以最终决定制作“三部曲”,分别承担不同任务。从导演工作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挑战,但我希望接受挑战,为影片注入新的想法。
环球时报:拍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陈凯歌:抗美援朝的故事规模浩大,前期筹备就花费两三年时间,我们需要做出取舍,有些内容很好,但从宏观角度来看就必须放弃。比布局谋篇更困难的是实际操作,拍摄持续13个月,这是我从影以来拍摄时间最长的一部作品,开机时整个剧组大约有2500人,拍摄过程中人数持续增加,如何保持高效运转,始终是我们考虑的问题。再者,演员调配也很困难。拍摄周期长,演员需要配合时间,有些演员来剧组近十次才能把戏份全部拍完。最后是体力上的挑战,我们将近400天没有正经休息,拍摄环境很艰苦,每天狂风大作、枪声阵阵、炮声轰隆,很有战场氛围,大家需要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困难,也有一些人坚持不下去选择离开。
这里没有明星
环球时报:影片中的人物多达200个,如何展现?
陈凯歌:在真实的历史情况中,每一场战役都由不同部队来打,每个部队的首长也不同。为了将不同的戏串联起来,我们在影片中加入原创人物,比如军委作战部的参谋李默尹(辛柏青饰),作为老革命者,他主动要求去朝鲜学习现代战争的打法,帮助部队不断进步。这样的人物设定使他得到一种可能性:他可以在不同部队、不同战斗场面出现,将不同人物、故事串联起来。
另外,片中的女性角色也都是英勇的战士。章子怡饰演的唐笙,是海外华人女性的代表性人物,这一角色有真实的历史原型。联合国会议之后,1951年唐笙女士主动回到了中国,在我们的外交系统里工作。海清饰演的林巧稚,是协和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展现母亲形象;张子枫饰演的李晓,是新中国第一批外语人才……她们在影片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环球时报:辛柏青、朱一龙、张子枫饰演的角色有何关系?
陈凯歌:他们是一个家庭。辛柏青饰演这个家庭中的父亲,是一个情感细腻内敛同时又“动如脱兔”的角色,有大量武戏。朱一龙饰演儿子李想,这个角色人如其名,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信念的志愿军的形象。张子枫饰演的“中国第一代外语人才”李晓是家庭中的小女儿。这个家庭是一个缩影,涵盖和吸取了我们中国人所有的情感。
环球时报:如何评价演员们的表现?
陈凯歌:这里没有明星,片场的漫天风尘加上炸药效果,导致演员脸部都是黑色,他们从我身边走过,我都认不出来。他们和所有无名战士一样,上了战场就要按军人的架势来,拍武戏时,身姿要低、奔跑要快,拍情感戏时,表达、情绪、表情都要跟上,这一点三连的3名战士魏晨、尹昉、陈飞宇演得不错。扮演归国军工专家的朱亚文演绎得也很好,李默尹的饰演者辛柏青老师非常懂得掌握表演分寸,他把人物身上既温良又果敢的特质表现得很恰当。朱一龙特别享受导演讲戏的过程,每拍完一场戏,第一时间跑过来听意见,表演时准确、生动、一针见血,他还看了大量纪录片了解故事背景。
电影首先要好看
环球时报:影片最后为什么将战争和外交场景穿插呈现?
陈凯歌:1950年11月30日,是松骨峰阻击战开始的日子,也是伍修权(张颂文饰)在联合国发言的日子。看似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地点,实际上打的是同一场仗——松骨峰的战斗,表达中国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战斗实力;而以伍修权为代表的代表团,带着松骨峰一战赋予的底气,在联合国发出鼓舞的声音。两条线相互联系、交相辉映,很适合剪辑成平行蒙太奇交叉组织在一起。
环球时报:想通过《志愿军》三部曲传递些什么?
陈凯歌: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精神,但我最希望能表达的主题之一是,这70年的和平是付出了很大代价才换取的。当然,电影导演跟观众是平等的,拍电影的首要目的不是灌输、不是教育,而是要思索如何把影片拍得荡气回肠、拍得好看。因此,我们做作品时首先考虑故事、布局、人物,考虑如何把多场战斗拍出不同特色。只要实现了这一点,相信年轻人就能感受到志愿军英勇奋战的精神,从而产生共情、联系自身。
“志愿军”就是你我他,《志愿军》三部曲是从老百姓的视角去看这场战争,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群众。我不清楚以后是否还会有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只是眼前有一个机会,我们就把这部作品拍出来。至于电影拍得好不好、有什么价值,还是应该交给观众们去判断。
热门相关:重生之嫡女祸妃 楚氏赘婿 慕少,你老婆又重生了 重生之女将星 我是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