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为中国东盟合作注入新动能

◎本报记者 刘 昊  实习记者 韦秋莹

在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等东盟国家城市的街头,一辆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往来穿梭,为当地民众提供绿色出行服务,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9月23日,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在2024面向东盟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以下简称“东创会”)上说:“我高兴地看到,中国和东盟正在探索新的科技创新合作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电动汽车、蓝色经济等新兴技术。这些领域的深化合作,将大幅推进我们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共同目标。”

中国与东盟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共谋绿色低碳发展,共促科技创新合作,中国与东盟各方共同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新的科技动能。

“小而美”促进共同繁荣

胡志明市位于越南南部,光照资源丰富。如今,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来自中国的太阳能技术,点亮城乡万家灯火。

在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的组织推动下,中国的太阳能技术实现“走出去”,有效促进了东盟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惠及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多个国家。

中国与东盟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从科技政策分享到科技人文交流,从青年人才培养到联合研究开发,从技术示范推广到合作平台建设,中国与东盟各方开展了务实合作,建设面向未来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伙伴关系。

“如今,我们的合作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包括科学研究、技术转移、联合实验室建设以及通过能力建设和创业举措提升人力资源水平等。”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创新署署长汉多科认为,这些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自2013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交流合作,服务中外企业及机构超2.1万家,促成签署合作协议1000多项,形成了一批“小而美”的科技项目,为东盟国家民生福祉的改善作出了切实贡献。

“我们与中国和东盟看法一致,推动技术转移对于促进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柬埔寨工业科技创新部副国务秘书、东盟科技委员会轮值主席胡显恒表示。

“绿色发展”成为高频词汇

如今,携手推进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共识,也是中国—东盟科技合作的重要内容。

本届东创会以“绿色发展 共享未来”为主题,举办了开幕式、主论坛、第6届10+3青年科学家论坛等系列活动,邀请了多国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与权威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进行全面、深度地交流研讨,共同探寻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新路径。

“中国与东盟绿色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在介绍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时建议,构建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应用生态体系,打造低碳生态链。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亚太地区部总裁林柏枫认为,东盟是全球数字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数字化和低碳化转型的潜力巨大。中国与东盟深化数字化和低碳化转型合作,各行业数字化机会涌现。

“相信东盟和中国有能力共同实现绿色发展,为我们共同的未来书写新的篇章。”马来西亚科技创新部副部长莫哈末·尤索夫·阿达表示。

中国与东盟科技创新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如何携手并肩,为开创中国—东盟繁荣和谐的美好未来贡献更加强劲的创新力量?

共同深化政府和民间交流合作、共同拓展多领域科技创新合作、共同构建高水平科技合作平台、共同完善区域科技治理,成为与会各方的努力方向。

老挝技术与通讯部副部长善迪苏·西玛拉翁表示,相信本届东创会将成为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的催化剂,让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并驾齐驱。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与窗口,在开展人文和技术交流上有独特优势和深厚基础。广西正在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区域合作高地;科技部将积极支持广西拓展合作渠道,打造合作亮点,支持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为笔,以合作为墨,中国与东盟各国将共同描绘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