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大学生在平谷集体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与平谷区委区政府主办的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助力农业中关村建设暨首都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进入收官阶段。
京内外62所高校的千余名大学生在平谷集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来自科技小院、博士农场、创业青年、归国人才、高校学子等领域的10名青年代表,围绕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畅谈体会,共话发展,加速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达品表示,同学们深入田间地头和百姓家中,组织开展“村课”“村耕”“村播”“村晚”等特色活动,了解“人、地、事、物、情”,学习农业知识,下过田地,摘过大桃,也加深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感情;回到校内,要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做出新贡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狄涛表示,对于我们建设一流农业中关村,打造具有全国引领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近年来,平谷区聚焦教育科技人才联动推动农业中关村建设,正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北京篇章的平谷答卷。注重教育引领,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9所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道地药材重点实验室等相继落地。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加速推进。注重科技支撑,推动科技创新要素聚集,一批农业领域科创企业入驻,科技小院加快布局。注重人才汇聚,推出人才十条,创建“博士农场”117个,汇聚13位院士、411位博士来当“农场主”,打造大学生在京创业安家第一站初具成效。一批创新成果不断呈现,成为引领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地,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生动实践。
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支持平谷加快建设一流农业中关村,做实做强农业产教融合新高地,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与平谷区共同发布了《汇聚首都教育资源 助力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工作方案》,通过联合科研聚力攻坚、产教融合聚能发展、劳动教育聚智创新,将教育、科技、人才等要素资源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平谷区发布“支持青年人才发展六大计划”,着力打造大学生在京创业安家第一站;打造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和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着力打通农业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和从学校到创新创业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1个月的实践活动,平谷区各实践单位与高校主动对接合作,已形成50余个合作共建亮点,其中,大华山镇与北京工商大学共建高酒精度桃酒及桃味啤酒酿造项目,延长大桃产业链;峪口镇、夏各庄镇与北京农学院合作共建乡村振兴驿站,作为高校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平谷第一站”;镇罗营镇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围绕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校地强强对接,在高校学生培养、地区经济发展及人才引进等方面实现双向奔赴。
千名大学生同上三场思政课,全面了解平谷发展历程和特色产业。深入“博士农场”、科技小院、产销合作社、繁育基地等,实地体验大桃、玉米、西红柿、有机蔬菜、地黄中药的种植、采摘、装箱售卖等劳作,参与培土、除草、测绘等活动,通过实践锻炼,积累劳动经验。千名大学生化身“乡村主播”,推介平谷好物美景近万次,发布创意短视频1000余条,全网突破千万观看量,大学生们以创新活力将平谷进一步推向全国全世界。在亲农大舞台上演绎精彩节目,村民与大学生浓情联欢,以舞台促交流、增感情,以活动赋能乡村和美发展。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为学生们搭建了展示自我、服务乡村的多元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