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形成多项可推广模式

本报讯(记者 王瑶)记者日前从遵义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自2021年遵义市成功申报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以来,共建设18个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总投资达15.6亿元,主要用于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重点区划定、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划分和保护等。

在试验区建设过程中,遵义市结合本地水文地质特征和重点污染源,通过完善地下水管理机制、优化地下水监测网络、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科普基地等措施,全面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模式。

遵义市编制印发《遵义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强岩溶发育区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和《遵义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强岩溶发育区划定报告》,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强岩溶发育区划定的地区,并为我省岩溶发育区的工业企业布局及重要水源地保护提供了坚实基础,有效保障了地下水生态环境的安全。

此外,遵义市围绕岩溶区重点行业、重点在产企业,结合试点项目建设,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研究。通过构建岩溶地下水污染“地表—地下”调查体系以及风险管控和修复技术体系,针对垃圾填埋场、矿山开采区、化工园区、畜禽养殖业等重点行业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并形成《遵义市岩溶区“地表—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技术指南》等多个工作指南,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