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南海时评:填“沟”搭“桥”,让更多人共享数字发展红利

农民在网络直播间进行农产品销售;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订票、打车……随着互联网及数字技术的普及,这样的场景,即使在一些偏远地区也很常见。(《人民日报》)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数字经济已深深地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同时,从大数据、云计算到5G、元宇宙,前沿科技层出不穷,数字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加快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持续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据《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显示: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愈发紧密。

多填“沟”搭“桥”工作,就是要持续加强城乡数字设施建设。互联网等基础资源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石,对数字经济的根基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投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已形成网络、算力和新技术基础设施全面发展的格局,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光纤宽带网络和移动物联网络,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位列全球前列,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技术设施蓬勃兴起,融合应用加速向行业渗透。比如5G网络建设,截至今年7月末,我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399.6万个,实现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5G网络覆盖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这为更多人共享数字发展红利提供数字设施保障。

随着数字浪潮袭来,如何跟上数字化生活的步调,曾成为不少老年人挂在心头的“愁事”。为减少老年人遭遇的各种“数字鸿沟”,近年来相关部门从源头加大对老年群体智能化数字的研究,促进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研发人员开发出类似如大字版、语音播报等适老化新技术新产品,全方位打造适老化服务生态。同时,在弥合数字鸿沟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群体,不只老年人,而是聚焦购物、出行、就医等日常生活高频事项,推出更多适应其群体特征和生活习惯的产品和应用,把医护健康、紧急求助等应急智能装置作为适老化改造的必选项目,构建社会帮扶机制,发动社区、公益组织、老年大学等机构举办知识讲座和指导培训,提高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群体的智能终端操作及数字信息获取能力。另外,与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相配合,智慧终端的软硬件适老化、无障碍改造也在加速推进,切实改善更多群体的使用体验。这也为更多人共享数字发展红利提供数字技能保障。

数字社会,人人参与;数字成果,人人共享。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叠加发展,大量数字化、智能化岗位相继涌现,数字人才、特别是高级别数字人才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因此,面对数字人才紧缺局面,唯有建立健全数字人才培养全链条生态体系,多措并举提高数字人才存量,提升数字人才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精尖新”数字人才,不仅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让数字发展红利惠及更多人的关键。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相信,随着数字资源供给日益丰富、数字发展环境逐渐优化、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不断提升,数字文明之光必将点亮更多人的生活。(刘纯银)责任编辑:杨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