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淬炼与厚爱并举,激励国企科技创新大胆前行

近日,湖北省国资委出台《湖北省国有企业容错免责事项清单(2024年版)》,聚焦企业改革发展重点领域与科技创新关键环节,对10种容错免责情形作了明确规定,为实干创新者保驾护航,让国有企业吃上“定心丸”,在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中放手闯、大胆干。

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更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最大挑战”。作为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湖北的科创平台矩阵、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条件居全国第一方阵, 而作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湖北省国资国企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催生新产业、创造新模式、引爆新动能, 2023年全省国资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9%,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科改企业”总数达26家,居全国第2,成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地,与之对应的是,2023年,湖北省地方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首次迈进全国前十、位列第9,全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资产总额和营收增速均位居全国第2。

科技创新之路从不是一帆风顺的,没有先例可循、充满了未知与风险,很多成绩的取得都伴随着风险和挑战、遭遇挫折和失误、试错和纠错。因此,为想干事的人撑腰、为敢担当的人鼓劲显得尤为重要。此前,湖北省就印发《省属企业落实湖北省容错纠错工作办法实施细则》,此次《清单》作为《湖北省容错纠错工作办法》配套制度的出台,标志着正式形成容错免责“1+N”工作体系,湖北联投集团博士后揭榜挂帅突破零碳园区,湖北交投科技公司用科研成果转化值替代营收完成值……一个个容错纠错典型指导案例,跨越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陷阱,不断试错,有度容错,给国企的决策者们提供更大的勇气和空间,让其能够更加放心地闯荡在科技创新的海洋中。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必须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当前国企是以基础研究、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及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特征的原始创新活动,更加需要耐心包容的创新环境,以大胆容错鼓励放开手脚。《清单》的出台不仅有助于激发国企内部的创新活力,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国企的科技创新事业中。要知道,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不仅要做好人才培养的“加法”、正向激励的“乘法”, 在重要项目课题、技术攻关、实践应用中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英雄帖”等竞争性模式,做到“谁有本事就谁上、谁能干成就奖谁”;更要做好放权松绑“减法”与破除障碍的“除法”, 以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要遵循发展规律、留足试错空间,鼓励人才敢于探索发现、勇于改革创新。

湖北是科教大省,理当成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地,技术创新与容错保护,犹如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然,湖北国企经济的持续发力、向上向好,离不开国企人员“莫愁千里路”的干劲,善于“立”,勇于“破”的政策迭代升级,“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的强烈期望。接下来,还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科研规划、投入、组织和成果转化等各方面各环节各流程;还需要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将创新资源、要素、条件高效集聚到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持续发力;还需要坚持容纠并举,容错并非无原则的“免责”,而是要及时纠错,避免再走弯路或走腔变调;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体系,注重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托举科技创新发展的未来。

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淬炼”与“厚爱”结合、“执纪”与“容错”并重。建立健全容错机制,不仅是灵活性与原则性有效融合的载体,更是科技创新工作简政放权、特事特办的有力支持和关键保障。

“该容的容”,轻装上阵,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清单》的保驾护航下,有理由相信,湖北国企将克服“问责恐慌”,更加勇敢地投身于科技创新的洪流中,将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将为湖北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贝贝(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责任编辑: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