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重集团:七十载肩负央企使命 奋力推进“中国制造业第一重地”

本文转自: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人民网哈尔滨9月20日电 (刘婷)今年是中国一重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一重以“共和国长子”担当,书写实业强国、产业报国的壮阔画卷,赢得“国宝”赞誉和“中国制造业的第一重地”的殊荣,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科技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履行中央企业使命任务,支撑国家战略实施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业开基

1950年,重机厂由一机部筹建。1954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发文,决定在富拉尔基建厂,中国一重诞生。这一时期,来自五湖四海的第一代一重人,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创业、战天斗地,开启了中国一重轰轰烈烈的建设篇章。

1958年第一炉铁水、第一炉钢水相继出炉,模型厂等车间局部投入使用。1960年5月,生产出我国第一台1150mm初轧机和12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实现了“两颗卫星上天”的目标,质量达到了当时国际水平,结束了中国不能独立生产成套重型机器的历史。

行业龙头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一重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通过联合设计、合作生产,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先后研制成功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

1993年7月,组建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走上公司化、集团化发展道路。

2008年12月23日,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成立。

2010年2月9日,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一重内部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也逐渐加快,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在此期间,中国一重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创造“第一”。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为中国一重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显现。400吨锻焊结构热壁加氢反应器、1780毫米大型宽带钢冷轧机生产线和15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三项产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此外,中国一重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牵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国家863项目、973项目等数十项,拥有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主业产品冶金成套设备、大型铸锻件、核电设备、重型容器等重大技术装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极高,推动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

涅槃奋起

“十三五”初期,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困难。至2016年企业已连续3年亏损。

中国一重以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闯出了一条老国企涅槃奋起之路,被评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

涅槃重生的中国一重,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方面,高质量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能源装备材料研发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统筹打造“四大平台”。形成国家战略所需、政策所指、市场所向的产业支撑。创建“四级+四类+六室+一赛”“4461”全员全方位科技创新动力机制,有效提升企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攻克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卡脖子”关键技术。创建“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选人用人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职业技能人和党务工作者三支队伍。“十三五”期间,刘伯鸣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工匠年度人物、龙江楷模,领衔的创新团队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王国峰等33人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龙江大工匠”等省部级以上称号。

在党建工作方面,构建“23561”党建工作总体思路,创新建设党建与生产经营“双五”体系。构建了“新思想引领”长效机制、“两个合同”退出机制、“五个通道”晋升机制等七大创新机制。突出党业融合,坚持把生产经营完成情况纳入党建考核,把党建工作情况纳入生产经营业绩考核,以制度机制保障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从“平行线”到“同心圆”。

2017年10月,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改制后名称为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2月,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成立。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一重实现了一年扭亏、两年翻番、三年跨越。

砥砺奋进

建成70年,中国一重已累计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机械产品600余万吨,开发研制新产品435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534项,创造了数百项“第一”。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83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打造了全球首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玲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12台世界最大3000吨级锻焊反应器实现批量化交付,世界最大冲击式机组全尺寸不锈钢转轮8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取得突破,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制造国产化的道路上相继实现“零”的突破,创造了一系列世界纪录,有力保障国家安全。

中国一重因国家战略而生,因国家战略而兴。70年来,中国一重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见证并书写中国重大技术装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始终致力于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冲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第一线,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目前,中国一重正加快转型升级,构建形成以高端装备、专项产品、高端材料、工程与国际贸易、现代制造服务业、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战新及未来产业为主体的“6+1”产业布局。

中国一重大力实施“13691”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四中心、六基地”,优化产业地域布局,创新引领,发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奋力推进“中国制造业第一重地”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