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妹戚托:以足传情的彝族“东方踢踏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姜雨熙

阿妹戚托简介:

阿妹戚托为彝语音译,意为姑娘出嫁舞,又称跳脚舞,是彝族姑娘出嫁前夕举行的传统群体性舞蹈。在黔西南州流传,最初是晴隆县彝族群众在姑娘出嫁时所跳,因其踏地为节、以足传情的动作特点,被称为“东方踢踏舞”。

阿妹戚托手拉手即可起舞,队形或呈直排,或呈圆状。舞蹈参与人数须为双数,即6人、8人、12人或16人跳等,多为年轻人,可男女合跳,也可男女分别独跳。共由12个动作分为12小节组成,分别为:插秧、翻脚板、转脚尖、打脚板、男左女右、背和背、喂狗饭、踢鸡冠、鸭喝水、跨三步、耍克膝和踢板壁等。舞蹈依次从第1个动作开始至第12个动作结束,舞者边歌边舞,唱词对应相关舞段,以此反复。跳阿妹戚托短可一小时,长可通宵达旦。

阿妹戚托是彝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民族学、民俗学、美学等学术研究方面,以及在中外艺术交流活动中具有重要价值。2014年,晴隆县申报的阿妹戚托项目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妹戚托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文安梅:

一起踏响美好生活

“阿妹戚托诶,阿妹戚托诶……”伴着原生态配乐,10多位彝族姑娘们整齐划一地摆动双手,并抬、踏双腿,其间不停地变换队形。绣花鞋与地面摩擦,发出与鼓点应和的踢、踏声。

“因为是群舞,要达到整齐划一,就需要跳舞者全身心投入,彼此心意相通。”在晴隆县国家4A级旅游景区阿妹戚托小镇的舞蹈排练室内,阿妹戚托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文安梅正在纠正艺术团舞蹈演员们的动作。

文安梅10多岁就跟着长辈们学习阿妹戚托。2017年阿妹戚托艺术团成立,她担任阿妹戚托舞蹈艺术团团长,挖掘本土传统歌舞、服饰等民族文化元素,通过传承、融合、创新,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汇演节目。每到夜幕降临,阿妹戚托小镇的金门广场就会上演阿妹戚托舞蹈。

“从前,阿妹戚托舞蹈是无音乐无伴奏的,全凭舞伴之间默契的配合。后来,为了方便更多人来学习阿妹戚托舞蹈,我们根据阿妹戚托舞蹈的含义,融入了音乐伴奏。”文安梅说。

近几年,文安梅和团队依托晴隆县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打造了彝族舞台剧《火之魂》《阿妹戚托》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让观众感受到了彝族儿女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舞台剧编排出来之后,我们总共演出了40余场。我们还把《火之魂》带到了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开发区演出。”文安梅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结合本地旅游开发更多文创产品,让更多人了解彝族文化、爱上彝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