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不见“黄”,光秃荒山变绿洲

本文转自:人民网-陕西频道

黄土高原不见“黄”,光秃荒山变绿洲

——2024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媒体行延安活动综述

吴德锋

“开一片片荒地脱一层层皮,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回泥。”这句信天游歌词曾用来形容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很严重的情况。

地处黄土高原的陕西省延安市曾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该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红色圣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9月4日至6日,2024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活动采访团走进延安市,实地见证延安生态环境巨变。

“这里的山这么绿啊!”“和陕南差不多嘛!”“都看不到黄土!”

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采访团成员对该村植被满山、瓜果飘香的环境惊叹不已。

远眺南沟村的苹果园。 人民网 吴德锋摄

“十几年前,南沟村有‘三难’:出行难、娶媳妇难、村干部干事难。”南沟村驻村干部刘玉介绍。

近年来,南沟村依托生态和区位两大优势,重点打造乡村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业,先后被授予全国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实现了从荒山荒坡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蜕变。

“南沟村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4653元增长到2023年的21500元,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63万元。”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润生介绍。

除了村民们的努力,延安生态环境的巨变离不开众多部门和企业的奋斗。

宜川县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腹地,境内黄河长达66公里。黄河沿岸气候干燥,山体大都是石质山体,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老窑科作业区是宜川县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晋陕峡谷壶口段植被修复项目的一部分,总面积25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坑造林、石坑客土造林和退化林修复。

宜川县老窑科作业区的一部分。 人民网 吴德锋摄

老窑科造林点土层薄、含沙大、碎石多,造林的难度非常大。对此,当地用砌垒石坑的方法解决“山势陡峭留不住土”的问题,用客土回填的方法解决“土层浅薄、土壤贫瘠”的问题。

“这些方法最起码把宜川县境内黄河沿岸的造林成活率从40%提升到85%以上。”宜川县林业局副局长袁国荣介绍。

在国家“双碳”行动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实现全球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延长石油结合自身油、气、煤综合化工的技术,充分利用二氧化碳源汇匹配的优势,实现了二氧化碳‘源头减排-循环利用-永久封存’的低碳产业链。” 提到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厂的CCUS项目,该厂“双碳”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杨永钊如此介绍。

杏子川采油厂CCUS项目外景。 人民网 吴德锋摄

据了解,杏子川采油厂的CCUS项目实现了煤化工CO₂减排和低渗透油田绿色高效开发有机结合,每年按封存30万吨CO₂计算,相当于约1.2万亩阔叶林每年的光合作用吸收的碳量,也相当于植树270万棵,可节约水资源90万吨/年。

作为延安市首个成功落地的污水PPP项目,延安姚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后为延安市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高再生水使用率,构建环境友好型及资源节约型城市做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在该厂二期及配套管网PPP项目参观了生化池、厌氧池、超滤膜处理车间和出水巴氏计量槽,见证了污水从浑浊黑臭到清澈洁净的全过程。工作人员现场将过滤后的水装进水瓶与矿泉水进行对比,并无明显区别。

延安姚店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现场将过滤后的水装进水瓶,准备与矿泉水进行对比。 人民网 吴德锋摄

“我们污水处理厂过滤后的水可以安全地排放到自然水体中进行生态补水,或是进一步利用,比如绿化灌溉、工业冷却、道路喷洒、观赏性景观用水等。”延安中节能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志华介绍。

山川美,万物生。

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区域属于黄河一级支流汾川河流域,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典型。

“目前,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内有脊椎动物232种,其中鸟类有132种,2023年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落户’南泥湾。这是动物对南泥湾环境的肯定。”南泥湾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王彦龙自豪地说。

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一隅。 人民网 吴德锋摄

如今的南泥湾,山青水绿,湿地系统完整,绿色乡村与红色旅游相映生辉,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跋山涉水,步履不停;山高水长,映照初心。如今,延安的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2024年1月至7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35,同比下降6.2%;优良天数187.7天,同比增加12.7天。14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4个,占比100%,平均水质指数4.98,同比改善9.49%;13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3个,占比100%,平均水质指数5.07,同比改善9.88%。”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张拥政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