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好苗子” 挺进“主战场”
全部“双一流”、30名清北生、不到40岁,石家庄选派75名年轻干部支持开发区建设
选出“好苗子” 挺进“主战场”
没有欢送仪式,没有鲜花掌声,只有肩上的重担、心头的热火。
8月15日,在石家庄市第二批优秀青年专业人才支持开发区建设动员会议现场,即将奔赴开发区建设一线的井陉矿区90后干部任薇,内心是从来没有过的振奋。“我学的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现在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我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广阔舞台大显身手!”这位毕业于南开大学的年轻姑娘信心满满。
8月16日,在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叶盼(左)详细了解药品研发生产情况。 河北日报记者张晓超摄
从事工会工作的任薇,能有机会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得益于石家庄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一项改革。
开发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石家庄市委组织部在调研中发现,缺乏人才,尤其是缺乏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为破解这道难题,石家庄市委组织部积极探索开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从全市选派优秀青年专业人才,到开发区建设一线工作。
如何把“好苗子”选出来?
石家庄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吕智临介绍,在第二批优秀青年专业人才选派中,他们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经过个人报名和组织推荐、资格审核、面谈比选等环节,从符合条件的143人中择优确定了75人。
这75名年轻干部,全部毕业于国家“双一流”院校,其中30名为清华、北大毕业,年龄都在40周岁以下,专业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绿色新材料、装备制造、外贸等领域。
这些优秀青年专业人才,将被选派到高新区、经开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鹿泉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在关键吃劲岗位、急难险重任务中淬炼成长。
这是继去年首次选派40名优秀青年专业人才到开发区工作后,石家庄组织开展的第二批选派工作。一年多来,40名年轻干部在各自岗位奋发进取,取得明显成效。
作为石家庄重点打造的科创高地,位于石家庄高新区的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自去年5月以来,已引进生物医药类项目87个,总投资201亿元。眼看着“中国好药·石家庄造”品牌越擦越亮,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叶盼长舒了一口气。
去年,叶盼被选派到生物医药园工作。“真正到生物医药园后,那种干事创业的‘热辣滚烫’与坐在机关里的想象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怕担不住、干不好。”毕业后,有好几年没干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他的压力可想而知。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项目交流中,他凭专业能力赢得信赖;赴外地招商期间,他借助校友资源谋划项目对接……一年多来,叶盼忙前忙后,和其他同事一起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想法子、出点子、找路子。
“算下来真是吓一跳。选派期间我一共对接项目79个,感觉更有信心,也更有干劲了。”叶盼告诉记者,他打算扎根在这里,继续为高新区建设添砖加瓦。
和叶盼一样,40名年轻干部在干事中长本事,在磨炼中变成熟。一年多来,他们共参与对接项目378个,帮助达成签约意向63个,其中成功落地30个、实现投资52.89亿元。选派期结束后,40名年轻干部中有16人继续留任。
“选派干部到开发区工作,既是支持开发区建设的具体举措,又是组织部门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探索。”吕智临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选拔、交流培养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竞优评估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具备产业思维和专业能力的年轻“闯将”和“干将”。(河北日报记者周洁、张晓超)